时间:2017/10/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生态和绿色是池州市最大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池州市立足优良生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突出发展特色、休闲、绿色“三大农业”,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民生发展优势。

  绿色生态一度与穷乡僻壤联系在一起,在今天的池州,这种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绿色成了现代农业和民生发展的代名词。青山变银行,绿水生黄金,如今在池州已经变成了令人津津乐道的现实。

  池州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和绿色是池州最大的优势所在。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和民生发展优势?近年来,池州市在这方面的探索之一就是,立足优良生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突出发展特色、休闲、绿色“三大农业”。

生态池城,山水相依

  紧盯特色做文章

  贵池区唐田镇地处升金湖畔,这里的沿湖山地上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农庄,这些农庄利用生态优势,着眼山水特色,发展现代农业。曹雪伟经营的鹤湖山庄就是这众多山庄中的一个。

  十多年前,曹雪伟在唐田镇沙山村租赁多亩荒山、荒地和水面,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由于曹雪伟做足了特色文章,生态农业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近年他们家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成为合肥和上海等地市民的抢手货。五年前,曹雪伟建立了鹤湖山庄,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做乡村旅游规划,他既要特色生态农业收入,又要乡村旅游收入,借此让自己的亩生态山水效益最大化。继年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单位,并被评为安徽省森林人家之后,今年初,鹤湖山庄又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

  池州市汉东农业有限公司也是立足生态,依靠在特色上做文章发展起来的。这家农业企业自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按照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清洁化农业的生产方式,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推广“鸡—沼—菜”、“羊—沼—菜”、“羊—沼—鱼”、“羊—沼—草”等生态循环模式及“稻—鸭”、“鹅—鱼”、“鸭—鱼”、“林—草”、“林—鸡”等生物共生模式,建立了有机蔬菜、水稻、玉米、土鸡、湖羊、白鹅、麻鸭、野鸭、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使园区内的农副产品达到有机绿色标准,企业坚持做到:蔬菜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饲养的畜禽均饲喂来自园区内生产的玉米、稻糠、豆粕、萝卜、蔬菜等自配加工而成的畜禽饲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经过农业部下属的多家单位检测,这家企业生产的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部分已达到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并取得相关认证证书。该企业还注重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的治理,按“畜禽——粪污——沼气——肥料——蔬菜、果树、牧草、水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使园区内各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及废水得到综合治理,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此基础上,汉东农业还以生态、安全、和谐、高效为特色,工业经营理念与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示范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倾力打造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园。如今,这家农业企业已发展成为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有机农产品开发、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实体经济。

  目前,像鹤湖山庄和汉东农业这样在现代生态农业上做出大文章,靠青山绿水创富的个人和经济体,在全市比比皆是,不仅如此,这些投身现代生态农业并获成功的个人和经济体还带动了其周边的大批农民或者脱贫,或者致富。

  五大模式齐攻关

  走“节本提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对池州农业来说是一条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近年来,池州市紧紧抓住“三区一带”战略机遇,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努力探索皖南山区绿色增长、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五大模式一起发力攻关,全市生态农业发展成就斐然。”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坚持试点先行和面上推广结合,以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为平台,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力军作用,集成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大力实施“三推”、“三节”技术,推进全市粮食生产实现绿色增产。去年全市建成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场共15个。

  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以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县、示范场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开展农牧结合、粮改饲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目前,全市共有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6家、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7家。

  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以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为平台,推进大水面增殖友好型渔业发展。大力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扩展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鳖等种养共生养殖模式。推进生态休闲观赏渔业发展。目前,全市建有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8个,其中部级22个、省级1个、市级15个。

  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不断提高设施蔬菜比重,目前,池州市已创建5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2个省级标准园。结合山区生态,开展特色标准果园建设。加快无性系茶园和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开展茶叶标准园建设。全市有2个县入选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试点县,7个茶叶品牌获无公害认证,1个获绿色食品认证,12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4个茶叶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因地制宜推广城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打造了一批美丽田园、美好乡村。目前,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5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获评星级农家乐余家、休闲农庄56个。

  发展层次需提升

  “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是现代生态农业打造的标志。相关专家指出,池州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正确,但截至目前,发展还不够充分,发展层次尚需进一步提升。

  有关人士认为,池州市在下一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注重生态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的结合,生态农业发展中更加突出发展休闲农业,让青山绿水不仅产出特色农产品,而且成为人们向往的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这位人士据此建言:一要编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对现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展普查,充分挖掘、搜集和整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做好相关规划,引导各地利用、整合和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

  第二,要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推进特色村镇建设,与地方特色、历史风貌、民俗风情相协调,不断增强观赏性。加快完善配套服务,重点抓好镇、村和景区(点)的道路网络、给排水网络、电力、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以及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在公路重点路段、服务区、出入口等处,布点设置导引标识,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方便游客游览,吸引和支持自驾车旅游群体。加快建设旅游餐饮、住宿、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第三,要抓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发挥旅游景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旅游景区周边、城市周边、公路沿线地区的乡村旅游。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种养等,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

  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规范乡村旅游管理服务,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jj/9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