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池州市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市委九楼举行,会议由市民政局副局长陆敏慧主持,市妇联副主席程晓云传达了全省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暨村(社区)“会改联”工作推进会精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效山宣读《关于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妇联主席刘茂华做动员讲话。 参会人员 江南产业集中区工委分管领导、妇委会主任,各县区妇联主席、组织部和民政局负责同志,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工委政治处分管领导、妇工委主任,各县区拟先行先试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民政所长、妇联主席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刘茂华主席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的重要意义,妥善解决好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创新需要解决好的重点问题,把握好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创新需要把握的重点环节,同时,她也希望各级组织、民政部门继续大力重视支持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乡镇(街道)区域化改革究竟应该怎么改呢,让小编为您释疑解惑吧! 一、工作目标 通过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界限,使乡镇(街道)妇联从机关走向辖区全区域,妇联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乡镇(街道)全区域延伸。同时通过改革,提高村级妇联组织架构,增加工作力量,优化组织结构,形成乡镇(街道)辖区内各单位、各组织、各领域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新格局,推动基层妇联组织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实施范围 池州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实施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以及省妇联文件要求,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村“两委”换届前开展农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改建后,村妇代会统一更名为池州市××县(区)××镇(街道)××村妇女联合会。根据辖区内妇女人数,村妇联设主席1名、专兼职副主席1-2名、执委不少于9名。原则上年依法依规当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提名为村妇联主席人选,要积极推选热爱妇女群众工作、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女大学生村官、农村女党员、女致富带头人、女先进典型人物、具有专长的女性居民等担任副主席(含专、兼职副主席)或者执委。 (二)逐步构建区域化的组织网络。要从整个区域的视角来审视和谋划乡镇妇联组织建设,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突破行业条块分割的限制,纵向在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乡镇(街道)妇联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将妇女组织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横向把乡镇(街道)妇联的组织覆盖拓展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功能园区、专业市场及各种女性社会组织、兴趣组织、联谊组织等领域,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立体化、广覆盖的区域架构,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要有妇联组织,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组织。 (三)努力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干部队伍。按照妇联章程和省妇联《关于做好妇联组织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规范换届,根据辖区内妇女人数,乡镇(街道)妇联设主席1名、专兼职副主席不少于2名、执委不少于15名。要打破身份界限,广泛吸纳辖区内热心妇女工作、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各界妇女代表担任妇联兼职副主席、执委,扩大体制外妇女进入班子的比例,不断壮大基层工作力量,有效解决妇联工作力量上多下少的“倒金字塔”问题,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的生动局面。 (四)着力扩大工作服务的有效覆盖。要整合服务资源,加强对辖区内女性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探索与其他基层群团组织资源整合、协同发力的服务模式,增强基层妇联直接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能力。要转变服务方式,夯实筑牢妇女工作阵地,强化“妇女之家”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鐧剧櫆鐤?鍖椾含鍖婚櫌涓撲笟鐧界櫆椋庢不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