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

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年设州置府迄今近年。历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岳飞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同时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茶文化;又素以生态闻名,有“天然大氧吧”之称,市域内森林覆盖率近60%,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安徽省前列。

隋,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清光绪二十五年()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

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改池州为康化军。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囯时期,民国3年(),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民国17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至38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

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年2月至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年5月至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

年1月至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年6月撤地建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

截至年,池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贵池区)、3个县(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xw/68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