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蓝、水碧碧、大氧吧、空气新;富硒地、富硒品、利健康、益身心.....”年12月26日上午,石台县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齐声高唱生态歌谣《生态石台三字歌》,他们正在上每周一次的生态课,这门地方特色鲜明的课程已经不间断地上了12年。 年,在池州市关工委的提议下,该校将道德的内容融入到生态文明教育中,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目前,该校已经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写入校训,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把生态道德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开发了系列校本教材,开设了生态课堂,开展了课题研究;把生态道德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石台实验小学汪自如老师在学校建设的生态馆里,向学生介绍石台山区的野生动物。 用落叶制作的叶脉书签。 石台实验小学将生态道德教育写入校训。 学校老师自己编写的《生态道德教育读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鹅班、白鹭班、东方白鹳班、蒲公英班……在贵池区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6个年级8个班余名学生以这种方式给自己的班级命名,已成为该校广大师生的共识。 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毗邻十八索省级湿地保护区,通过开展湿地和鸟类保护教育宣传,让学生从小接受湿地保护教育,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参与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该校今年先后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被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授予“湿地学校”。 师生走进十八索自然保护区观测越冬候鸟的种类、特点和生活习性。 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保护冬候鸟签名仪式。 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6个年级8个班全部使用候鸟、植物的名称命名。 石台县实验小学、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坚持开设生态课、科普课的做法只是我市“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在我市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学校通过开设生态课、科普课这样的小课堂,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在大自然中获取感性认知和体会。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森林日、爱鸟周、植树节等活动,主动邀请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校园开展宣讲。通过开展征文、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知识竞赛、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市通过“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了环境保护工作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形成了“小手牵、大手宣”的良好氛围。如今,“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意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在池州大地正徐徐展开。 链接 什么是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它必须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二、它的规定性必须体现一定的社会整体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显示人们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三、它必须是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并能时时指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 主办/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池州市信息办公室 协办/池州新媒体中心 来源/池州新闻网编辑/潘欢欢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xw/60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