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都市圈,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01

都市圈,正在逐渐缩减规模。

近一年来,新审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普遍告别了“大城市大圈子”的模式,无例外地出现了缩减现象,即使是跨省的都市圈也未能幸免。

最近,《绍兴市融合杭州发展规划》公布,这是杭州都市圈范围的首次公开,涵盖杭州市的11个区县以及嘉兴、湖州、绍兴的各4个区县,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去年9月,杭州的官方报告显示,杭州都市圈的规划已经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复,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使杭州成为继南京、重庆之后,第三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

但是,杭州都市圈跨省的扩张梦似乎并未实现。

根据最新的规划,杭州都市圈作为国家级的范畴,最终只限于省内,覆盖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个城市,且并非所有的县区都包括在内。

早在年,杭州就已经制定了都市圈规划,当时的杭州都市圈以“杭湖嘉绍衢黄”为名,包含了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嘉兴、绍兴以及安徽的黄山等六个地市,总面积达到平方公里。

如今,不仅安徽黄山不在其中,连衢州市也未能包括在内,杭州由一个跨省的都市圈退回到省内都市圈。

这还不是缩减的全部。

之前更早,杭州的官方报告曾明确指出,宣城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是都市圈“向西扩展”的新区域,明确将影响力从省内扩展到省外。

早在年,安徽宣城已被列为杭州都市圈的“观察员”城市,一步之遥即可加入。

宣城已是南京都市圈的一部分,若能加入杭州都市圈,将同时依靠两大城市的优势,这对宣城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实际上,安徽省并不反对省内城市的跨省联合发展。

当地的规划甚至明确表示要推动黄山、宣城、池州市加入杭州都市圈,这被看作是“分散型安徽”的一个标志。

显然,依靠大城市的优势是安徽、江西各城市积极向杭州靠拢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些设想全部实现,杭州都市圈将横跨三省,覆盖超过十个地市,成为全国最大的跨省都市圈之一,其影响范围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

遗憾的是,杭州都市圈并未继续扩张,都市圈的“瘦身”成为必然。

02

跨省扩展,一直是城市影响力的象征。

在中国,行政区划对资源分配具有深远影响,跨市跨省的整合难度远大于市内或省内的协调。

然而,随着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整合逐渐被提上议程,“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已被纳入官方规划,都市圈和城市群正体现了这种思想。

都市圈位于中心城市与城市群之间。

一个城市群通常由多个中心城市或都市圈组成,涵盖的地市数量多达十多个甚至数十个,面积大的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比之下,都市圈通常只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仅覆盖周边数百公里,面积一般在平方公里左右,最终目标是实现交通、规划、公共服务及产业的同城化。

同时,都市圈模式与强省会模式也存在差异。强省会的影响力通常局限于省内,对全省的资源配置有决定性影响,其背后往往有行政因素的主导。但强都市圈能超越省界限制,其作用更多体现在城市发展规模和市场力量上。

全国共有30多个都市圈,它们的影响力不局限于单一城市或地区,但具有跨省扩展潜力的,只有上海、北京、南京、杭州、重庆等几个超大特大城市。

虽然都市圈众多,但目前仅有14个国家级都市圈得到批准,其中京沪暂时不在列,南京和重庆是唯二的跨省都市圈。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和安徽两省,不仅包括江苏省的4个城市和2个区,还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四个地市纳入其中。

南京都市圈的总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也有平方公里,远超其他新批准的都市圈。

从整体来看,南京都市圈的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超过广州,接近深圳都市圈;从核心区来看,南京都市圈的经济总量约为3万亿左右,与武汉、成都相当。

为何南京都市圈的覆盖范围这么广,地域面积这么大?

其背后的原因是,南京在获批之前已经以“徽京”的身份被公认,其影响力本身就已跨越了江苏和安徽两省。

更重要的是,南京是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当时的扩张是主流趋势,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它最早获批也最早受益。

这也表明,任何政策利好都存在时间限制,一旦错过就无法再来,都市圈规划亦是如此,省会合并周边地市、撤县设区等政策也不例外。

事实上,作为第二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重庆的都市圈虽然影响力触及到四川,但其最终范围已经明显收缩。

根据规划,重庆都市圈涵盖重庆的21个区和四川的广安市,虽然四川有1个市入围,但重庆并非所有区县都包含其中。

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划,重庆下辖38个区县,包括26个区、8个县及4个自治县。而重庆都市圈仅将主城区包括在内,渝东北的三峡库区和渝东南的武陵山区都不在其中。

不过,最近重庆主城区迎来了首次扩容,原属渝东北的垫江县被纳入其中,从21个区扩容至22个区县。

届时,重庆都市圈或许将迎来“逆势”的扩容,但配置仍然是主城区加上四川的广安市,依旧没有过度扩张。

因此,这次杭州都市圈没有跨省扩展,而未来上海、北京的都市圈规划与传闻中的超级大圈模式,可能也将有所不同。

毕竟,都市圈不同于城市群,也不同于省域,更不是庞大的地理概念。没有实际的一体化甚至同城化,过大的规模也无太大意义。

03

不仅是跨省的都市圈,近年来几乎所有新的都市圈规划都有所收缩。

过去几年,一些都市圈极力扩张,试图将所有周边地区都纳入其内,这种扩张模式已经被停止。

从去年到现在,诞生了新一批国家级都市圈,包括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等超大特大城市。

其中,武汉都市圈从最初的“1+8”模式缩减至武鄂黄黄四城,郑州都市圈也不再包括洛阳。

即便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广州、深圳两大超级都市圈,也基本局限于珠三角内,不再覆盖广东省的东西北地区。

这一切变化都源于政策的转向,都市圈的无限扩张模式被终止。

年9月,国家发改委表示:

我国的都市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地需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推进都市圈建设……需要根据人口和经济的联系科学合理确定都市圈的空间范围,避免盲目扩张。

通常所说的都市圈,指的是以超大特大城市或具有强烈辐射带动功能的大城市为中心,在1小时通勤圈内形成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这些规定基本确定了都市圈的标准。

首先,不是所有城市都具备建设都市圈的条件。

中心城市的存在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地方连自身的发展都难以保证,怎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经济较弱的省会城市,似乎并不需要建设都市圈。

其次,1小时通勤圈基本确定了都市圈的合理范围。

这样的通勤圈大约覆盖50-公里的半径,而地域面积通常都在平方公里左右。

实际上,把几百公里外的县市划入强中心的都市圈,往往只有形式上的意义;把整个省划为一个都市圈,更多的只是概念上的狂欢,实际意义不大。

杭州都市圈的缩减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如果按照两省六市的范围,平方公里的面积显然过大,如果再加上江西的多个地市,更是超出了都市圈合理范围的数倍。

因此,杭州都市圈最终回归到最初的边界,以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城为主导的格局。而安徽的黄山、宣城和江西的上饶、景德镇等地,尽管对加入杭州都市圈抱有期望,但能否最终融入,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最后,都市圈不能盲目扩张,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据研究显示,目前全国共有30多个大型都市圈,这些都市群大多还处于培育阶段。

根据清华大学城镇化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只有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北京、宁波等6个都市圈达到成熟阶段,17个处于发展阶段,11个仍在培育阶段。

实际上,无论都市圈如何规划,最终都无法脱离市场逻辑的考验。如果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不达标,再大的圈子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反过来也是如此,只要产业和人口的溢出效应极其显著,即便在规划上有所限制,实际的影响范围也足以跨越市界和省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xw/146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