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杜牧清明诗,让杏花村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然而,今日在中国白酒强势品牌阵营中确难以见到它的影子。平心而论,就杏花村的历史文化基因而言,恐怕没有几个能与之媲美。但杏花村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实在不应该。因此,如何让杏花村走出价值洼地走向品牌高地,无论对于汾酒集团实现亿战略目标或是振兴历史文化名酒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返璞归真时代来临为杏花村崛起带来机遇杏花村作为公认的中国白酒最优秀的历史文化品牌目前在汾酒集团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以杏花村为商标的汾酒品牌系列产品高歌猛进,一方面与杏花村商标同名的杏花村品牌系列产品却在低端市场拼命挣扎,主销产品线在30元以下,产品形象低、散、乱,市场布局基本没有走出山西,销量长期徘徊在5亿之下,在汾酒集团三大品牌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汾酒集团为何不把杏花村作为核心品牌?据了解,一是汾酒年在巴拿马博览会获得了金奖,有国际品牌的背书,理应作为核心品牌。二是杏花村商标经历过商标纠纷,虽然年注册,但年安徽池州提出杏花村商标诉讼,直到9年工商总局做出复议裁定杏花村商标才归属汾酒集团,商标纷争历经10多年,直接影响了杏花村的品牌发展和在集团的战略地位。 尽管如此,杏花村依然面临巨大的崛起机遇。首先是无与伦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只要读过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的国人,哪个不知道杏花村?其它白酒品牌有哪个能这样被国人熟知?其次是产地赋予的优秀品质基因。杏花村酿酒历史近年,而且是清香酒的发源地,占有清香品类鼻祖地位。第三是淳朴的传统酒文化。在当今提倡不忘初心和追求返璞归真文化时代,消费者向往的就是那原滋原味、古色古香、酒幡招展、小二迎客的古代酒肆。而杜牧的诗词给人们描绘的就是这种消费场景——古老幽静的杏花村酒家,悠然自得的三五好友小聚。因此,如果实施文化营销战略,杏花村的场景式营销效果可以超越所有的品牌。 2杏花村走出价值洼地的品牌战略首先,提升品牌地位。通过几十年的品牌运营,汾酒已经确立其在集团品牌家族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点决定了杏花村不易替代之。但是其在集团的地位应该超越竹叶青提升到第二位。因为大众消费和理性商务消费是刚需,它要远远大于竹叶青的养生消费需求,而且竹叶青的口感适应范围也比较窄,很难走向全国市场。虽然传统白酒的大众和中低端商务市场已经是红海,但杏花村品牌存在两大竞争优势,一是文化具有故事流传性,很容易引起大众共鸣,二是产品具有传统酿造概念,迎合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消费需求。因此无论从对于实现亿目标还是顺应大众放璞归真消费潮流来讲,提升杏花村的品牌地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其次,梳理文化谱系。也就是明确文化根系和辈分关系。中国白酒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先有产地后有产品最后才有品牌,如同先有茅台镇再有酱香酒而后出现茅台品牌那样。因此,从文化渊源上讲,杏花村是汾青文化的起源并绵绵不断传承到今,其文化地位是集团品牌文化价值的根。从传承关系上来讲,先有杏花村后又汾酒,因此杏花村是祖宗,汾酒是传承者,汾酒年的巴拿马大奖是耀祖光宗的贡献,但那是外国人给的荣誉,而且老外基本上也不喝中国白酒。因此主要还应看中国老百姓对品牌的认知即:杏花村是中国的品牌而且造就了汾酒。 第三,清晰品牌形象。主要是建立与汾酒既统一又有区别的形象。在形象统一方面,可以保留清香鼻祖的共性形象。在形象区别上,汾酒是“中国酒魂”,杏花村就应以“民酒之根”定位其形象,充分彰显其淳朴而不失优雅,低调而不低俗的品牌个性气质。同时,在价值主张上也要与汾酒适度区隔,汾酒偏重于物质层面的价值就是坚守工匠精神酿造良心酒,杏花村则不仅要坚守传统还要传播文化价值,那就是倡导优雅从容、返璞归真的消费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当今中国白酒大多是见物不见人,只讲品质荣耀和鼓励畅饮,忽视了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和良好酒文化素养的培育。 第四是重新市场定位。杏花村应以商务市场的中档原浆及中低档裸瓶和大众市场的中低档裸瓶及散酒为目标市场,价格定位在30-元区间,鉴于之前价格定位太低影响快速升级,可以采取打造样板逐步复制的策略逐步升级到元,这就意味着与汾酒的定位出现了交叉地带,因为汾酒的市场价格带已经下延到了裸瓶玻汾酒45元和闹他小酒15元。因此,一是建议汾酒采取错位策略,逐步让出50元以下裸瓶酒价格带,同时也利于提升自身高端品牌形象。二是建议杏花村采取差异化策略,主打原浆封坛、定制产品和中低档裸瓶产品,同时全力开拓大众散酒升级消费市场,利用原浆品质和循环酒瓶及古酒坊模式提升散酒产品形象和竞争力。 3杏花村提升品牌价值的基本路径第一,创新传播手段。杏花村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博物馆,但是必须让文化走出博物馆,走向市场和消费者,因为更多的消费者无机会到酒厂和博物馆参观体验。因而需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一是制作适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