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家乡、评我美景、游我池城 “池城十大美景”评选活动 正在火热投票中~ 究竟谁能上榜, 由您投票说了算!!! 赶快行动吧! 25个参选景点简介1、齐山齐山有“江南名山之胜”称誉。唐、宋、元、明、清历代在此修庙宇,兴书院,建亭阁。唐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抗金名将岳飞出兵之前曾屯兵池州,乘月夜登齐山翠微亭,写下《池州翠微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山上存有大量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包拯任池州知府时手书“齐山”二字被后人刻于寄隐岩处,至今仍清晰可见。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古池城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 2、平天湖平天湖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这是唐代诗仙李白夜游平天湖留下的千古绝句。平天湖景区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12平方公里,是由齐山风景区、包家山森林公园、平天湖及周边丘陵、山体组成,是池州市“一城五区”格局中重要的一区。平天湖景区和周边的山体、植被、动物等共同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图画。 3、望华楼望华楼位于主城区碧山景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总高度为36.6米,年9月开工,年11月完工。该工程取其良好的景观视线、得天独厚的景观位置筑于碧山之巅,和平天湖莲花台遥相呼应,与池州主城区秋浦路及莲花台在同一中轴线上。工程设计秉承中国传统特色,体现唐代风格,采用斗拱、歇山顶,门窗、栏杆等做法,门窗、斗拱为木结构,梁采用包木材工艺,屋面为十字歇山顶,屋面材料采用本色筒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于望华楼之上,可近观平天湖山青水碧之美景,俯瞰池城高楼林立之新貌,遥望九华峰莲花佛国之奇秀,远眺长江烟波浩淼之壮观。 4、莲花台莲花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水中“八瓣莲花”和岸上“两瓣莲叶”,及连接两者的水下通道与亲水平台。莲花直径54.4米,上下两层,建筑面积平方米;莲叶部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分为三部分,北侧为商业服务设施,中间部分为入口大堂,南侧为平天湖板块规划成果展示中心;连接莲叶与莲花的水下通道采用密闭的混凝土箱式结构,通道长65米,宽3.6米,高3米。莲花台工程不仅为池州广大市民提供休闲、集会、观赏的开放空间,而且提高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形象。 5、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公元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村”。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目前,一区民俗体验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形成了环绕景区的8字形陆上和十里杏花溪水上两条观光线,打造了北村口红墙照壁、问酒驿、唐茶村落、十里桥、梅洲晓雪、窥园、云泉硅藻泥憩园、百杏园等多处重要景点。 6、杏花村景区位于安徽池州城西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于公元至年出任池州刺史,曾写下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得地处杏花春雨江南地的杏花村名扬天下,此后,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饮酒赋诗,寻踪怀古;清人郎遂感其独特,潜心编撰《杏花村志》十二卷,被收录钦定《四库全书》,杏花村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诗村”,成为最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胜。 7、秀山门博物馆秀山门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池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博物馆,以陈列木雕、石雕、砖雕等文物为主体,同时馆藏名人字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器物,藏品丰富、质量精湛,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该馆馆藏文物多件,其中二级文物11件。 8、孝肃街孝肃街是一条古池州城千年文化老街,唐朝时名为大中街,宋时称卫尉前街,清代改府前街,民国时叫南门大街。后为纪念包公为孝肃公而命名为孝肃街。“孝肃”意在公正清廉。这条街道南接通远门,北连牌坊街,整个建筑与包公井、和平路、继武巷周边环境及街区内的所有道路相互交错贯通、相互呼应,具有古街建筑风貌。 9、包公井包公井,在贵池城内孝肃街。北宋至和二年(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传次年久旱无雨,旱情十分严重,流经池州的秋浦河、清溪河以及平天湖都快干涸了,百姓们用水十分困难,只得翻山越岭到距府治北五里许的长江担水。时任知府的包拯,心系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周,偶然发现围墙角处一块地土很潮湿,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难。于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数尺后,果然渗水。包拯为了防止百姓闹水荒而争吵,便派四名衙役轮流维持秩序。几日后,四名衙役财迷心窍,竞干起了以井水收银两的勒索勾当来。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听百姓们议论起以井水收银钱之事,甚是恼火,便立即访查,升堂断情。包拯对四名勒索银两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罚他们四人将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这样,一个井体上置四口井眼就是这样形成的。此井说来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贪官污吏喝了,立即头晕眼花。后来,贵池百姓为纪念知府包拯,称之为“包公四眼井”。 10、赵家洋楼赵家洋楼位于池州市翠柏路贵池区教工之家院内。其为一幢中西合壁式建筑,共二层,面阔五间,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长21.8米,宽10.7米,拱门拱窗,中间为楼梯,西部二层为木构走廊,房主赵德胜于年建造。北伐战争时期,北伐总司令蒋介石视察贵池,曾在此住宿两夜,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攻陷贵池后将其作为临时指挥部,解放后,池阳镇政府曾在这里办公。该洋楼是池州近代历史的一个写照与缩影。年3月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池州市博物馆池州市博物馆,位于池州市池阳路(原池州师范学校校址),占地面积平米,建筑面积平米,是在复建的池州府儒学基础上建设的,由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等主体建筑组成;陈列布展面积多平方米,分别是序厅、历史文物(包括史前文明、青铜文化、陶瓷文化、钱币文化等)、儒学文化、佛教文化、池州非遗(包括地表文物集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与池州等)、古碑亭廊六大板块陈列展示。 12、清溪河景观公园清溪河景观公园位于池州城内,北至清溪塔南至南外环,穿越了整个池州城,整个公园面积为公顷。清溪河是贯穿城市的一条通江河流,是古池州城的一条护城河,并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早在唐天宝十三年,诗仙李白来秋浦县,沿清溪河游吟、垂钓,曾发出“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的由衷赞叹。 13、兴济桥据《贵池县志》载,兴济桥,明万历十三年(年)刘孟雷造。清嘉庆二十三年(年),知府董炯重修,道光三年(年)竣工。原有碑,后毁于兵焚。兴建此桥,除商贾行人之便外,还有阴阳家的迷信,池州西南诸山之水汇于州治南,经城东北以达江,“水之去也,过驶则不聚,其流直,文亦不显”,只有修桥可扼住风水。兴济桥平展,宽敞,宏伟,造型美观。桥南、桥北原有奎星楼、设官亭。 14、百牙塔安徽省池州市区东北1.5公里百牙山上。塔以山名。建于明嘉靖十七年(年),是一座文峰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云,塔为池州知府陆冈所建,目的是“取地理补短益年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楼阁式砖塔。该塔属7层6角楼,高34.3米,平面呈六边形。底部直径6.8米。底层为低矮台基,转角为圆形倚柱,丁式柱础。宝塔每层都有拱门拱窗,塔壁塑有佛龛,龛内原有的佛像早己不见。从青砖铺设的地面步入塔内,仰首向上,穹窿弧顶如同一口倒扣的锅底。那留下古老斑痕的一砖一石,记载着力大无比的壮汉们喊着号子用粗杠抬着巨大的基石,将沉贡的石块一块块垒上去的智慧和力量。倚柱上置阑额。砖阶自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室呈穹窿收顶,第七层处置千斤木以承托刹柱,塔顶有刹,刹为青铜质葫芦形。每层都有拱门拱窗,塔壁塑有佛龛、佛像,塔内砖阶铺设,可拾级曲折攀至顶层。塔身傲然耸立,为白牙青山增色,处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给人一种玲珑秀巧的美感。塔周原有招提寺、水德亭等建筑。 15、清溪塔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东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闸管理所内,离城中心5公里,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万历二十九年()池州知府钱槚所建,始名“妙因”,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径12米,每层有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塔身内外设有壁龛,原壁龛内有佛像,今无存。 16、七星墩古文化遗址七星墩古文化遗址坐落在贵池区里山街道白沙村境内,紧靠平天湖,由孙家墩、叶家墩、月形墩、潘家墩、虎形墩、王家墩、汪家墩7个墩子组成,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目前保护完好。年文物普查时,七星墩遗址发现了斧、铲等大量磨制石器。年文物普查时,考古专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七星墩分布如七星伴月的形状,占地面积达平方米。 17、安徽国润茶叶祁门红茶老厂房安世界著名的红茶制造商,润思祁红作为祁门红茶的标志品牌,已经不间断传承了65年,出口到20多个国家。国润茶叶祁门红茶老厂房,作为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安徽省唯一的一个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年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会上润思祁红被外交部称赞为“镶着金边的女王”。 18、三台山铁佛禅寺三台山上的铁佛禅寺,根据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铁佛禅林而复建。 19、观音寺贵池观音寺就位于池州市区九华东路。据《贵池县志》记载,观音寺始建于清朝末年,原名和尚庙,俗称“火神庙”。年佛教道场再度恢复,年经批准更名为“观音寺”。一百多年来,虽历经劫难,而佛香一炷,缭绕至今。重修后的观音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配套建筑有门殿、藏经楼、念佛堂、斋堂、寮房等,总体建筑面积为.62平方米。 20、金地藏寺金地藏寺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齐山脚下。齐山历史上寺庙众多,香火旺盛,尤以华盖禅寺最具规模。因相传地藏菩萨南渡长江,见此山玲珑秀美而曾驻锡,留有足迹,兼感地藏宏愿之加被,故更名为金地藏寺。 21、古舜井古舜井,是池州城最最古老的井。当地人俗称“大井”(头)。位于古时池州城的中心,舜井街口的麻皮巷,又尊称“舜井巷”。据清《贵池县志》记载:“《寰宇通志》:‘舜南巡时凿’。宋志:‘井在城之中心麻皮巷,今呼大井是也’。清《乾隆志》:‘正德初,知府祁司员重开”。当时只是一口土井,后人为了纪念虞舜的美德,对古舜井进行修建。元末明初,毁于兵燹,一度湮塞。明正德初,由池州太守祁司员疏浚,才用砖砌成井身,井口用花岗岩凿成荷叶状的井圈,井圈下置一石板井盖,上面凿两个圆圆的井孔,犹如并蒂莲花,整个井造型十分别致,既科学,又实用,且非常古朴精美!展示了古时工匠手艺之高超绝伦。民国时期,井旁立着一块大碑,高约2米,宽约1.5米,碑中刻有民国十年(年)贵池县知事黄中题写的“古舜井”三个隶书大字(大跃进年代,井碑被毁)。该井现为“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古舜井还以“江南胜迹”之誉,被收入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南胜迹》一书中。 22、黄公井黄公井,又名香泉井,今称杏花村井。该井为唐代杏花村黄公酒垆的酒主黄广润家的吊酒用井。清《贵池县志》杏花村条:“府志:在秀山门外,有古井栏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村亭于其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南畿志》:有古井圈,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杏花村因晚唐诗人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期间,一年春时雨中出游有感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而流芳千古。从清康熙年间郎遂编纂《杏花村志》杏花村总图中看,那时,古井为六边形,井名为香泉井。古井被围在一个院子里。井南有杜公祠,井东有僧房。井碑为两块:一为“黄公井”三字碑,一为“官清如水”四字碑。抗日战争期间,井碑、井圈被砸,杜公祠被拆,其石料都被搬运到山上建日军的炮台了。解放后,很多人家陆续迁到黄公井一带居住,群众自动清井淤,修井圈,井水又为百姓饮用。 23、百荷公园(姚依林铜像)百荷公园位于池州市主城区中心地带,是池州市最大的开放性城市公园。景区以百牙路为界分南北两部分。路北为山塔景区,面积约10公顷,由百牙塔及姚依林铜像广场两大景点组成;路南为湖岛景区,面积15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0公顷,配置有立体彩灯组合、大型音乐喷泉、回桥、曲桥、浮雕及荷花广场等。 24、三台山公园三台山公园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至虎泉路、西至三台路花鸟市场、南至秋浦路、北至建设西路。总用地面积亩,其中山体区域亩。三台山山上主要植被为松、香樟、竹和灌木,植被较好,生态环境优越。据市志记载,三台山属于整个杏花村名胜古迹群,是池州杏花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杏花村十二景中属于三台山地理范围的就有三台夕照、铁佛禅林、桑拓丹枫、栖云松月等四景。三台山地处古演练场后钵顶山,因三峰叠起而得名。 25、曹曰玮墓曹曰玮墓原位于池州市里山街道办事处永明村下湖西组状元山北,墓向度,土冢,占地面积12平方米。墓冢前立青石质墓碑1通,楷书阴刻“钦赐祭葬”、“封君墓、老夫人、状元墓”、“嘉庆十年()仲春月立”等文字,并标立碑人。后迁至齐山岳飞广场南侧。曹曰玮(—),字继武,贵池人,自幼习文从武,专攻骑射,兼通经史。清康熙年间,其在顺天(今北京)武乡试、会试、廷试弓马对策皆第一,康熙皇帝钦点武进士第一甲一名,授二等侍卫衔(皇帝贴身保镖)。其先后授山西利民参将、浙江金华副将、陕西固原副将、陕西兴安汉羌等处挂印总兵和陕西总兵。康熙四十六年()不幸患病,不治身亡,时年36岁。康熙闻悉沉痛悼惜,赐按例祭葬,并派江南池太道参政卢腾龙亲赴陕西扶曹灵柩回池,祭葬下湖西。 评选奖励 一等奖1名:奖励池州市民家庭旅游卡5张,价值约元 二等奖5名:奖励池州市民旅游卡3张,价值约元 三等奖10名:奖励池州市民旅游卡1张,价值元 如外市市民给予一等奖现金奖励元;二等奖现金奖励元;三等奖现金奖励元。 所有参与评选的市民及网友均有机会获奖哦! 投票说明 1、投票时间:.5.1——.5.31; 2、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或在“池州旅游”(chizhoulvyou)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