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好人立志天地间情系家乡人——记池州好人左立志事迹题记 6岁离家,初一就辍学,17岁就开始打工;在外打拼20多年,肩负三个家族10余口人的生活重担,仍为家乡道路拓宽捐资20万元,还时常帮弱扶贫——这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子弟的本色。当我们问起左立志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毅然回答:“回乡创业”。 寒门出孝子左立志,青阳县丁桥镇明塘村团山组人。6岁时,随父母到上海南汇(现浦东新区)朝阳农场打工。开始到农场时,他们家没有住的地方,先后住过涵洞、西瓜棚、草棚等。他们一家初到上海时住在一个涵洞里,涵洞阴冷潮湿,且两头通风,十分寒冷,很容易得病。父母想方设法,不辞辛苦在一座小山上搭建了一座草棚,草棚经不住风吹雨打,一家三口每遇暴雨,整夜蜷缩在棚里不敢睡觉,背靠背挤在一起,生怕草棚被风刮去。后来,老板看他们一家人生活艰难,又本分实诚,便让他们在家边上搭了个棚子居住,左立志一家人自己动手用砖砌锅灶,用水泥板搭桌子,用木板拼床。自此,他们才有一个安身之所。 对于从小吃的苦,左立志从无怨言,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上学要走五里路,为了不耽误父母做工,他坚持一个人来回,风里雨里从不说一声苦,叫一声累。他在外受了什么委屈、遭了什么罪,从来不向父母诉说,怕父母为他担心。长大后的左立志,更是如此,对父母更加孝敬,无论在外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从来不让父母知道。父母说他总是“报喜不报忧。” 在去上海之前,他们家是全村最大的“超支户”,超支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学。家里十几口人,生活十分艰难,兄弟俩曾在过年时为买一条新短裤争执不休。 刚到朝阳农场时,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父亲为了贴补家用,在农场周边捡拾垃圾,还没到学龄的左立志跟在后面,帮助父亲。 “苦难是一方磨刀石,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左立志是这样在恶劣的环境下一天天长大。可他一直感谢父亲让自己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把他带到大城市,让他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行行出状元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左立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他说:“为人干活吃老实饭,干一行爱一行。”左立志把父母的话当座右铭,从小就学会了宽容、忍耐。上小学时,有一个同学把篮球架弄倒了,砸伤了左立志的右额,缝了好几针,他忍着疼痛一个人走回家。后来,老师、同学和肇事学生的家长都来看望他,可他家人不要任何补偿。父母的宽容在左立志幼小的心田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左立志从17岁在家具厂做油漆工开始,就十分用心,勤于钻研,任劳任怨。每天戴着面罩、穿着工作服在车间里忙碌。一开始学打砂皮时,常常手上磨出血,可他从不哼一声。日积月累,他身上的衣服被油漆染得看不清颜色。因为工作出色,他当上了车间主任;不仅自己认真负责,还把车间管理得井井有条,工人们都对他十分佩服。后来他的老板到广东发展,把他带到广东搞油漆销售,他更是做的风生水起,如今当上了大区经理,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多次获公司表彰。 然而,谁也不知道左立志在干销售的过程中,吃了多少苦。他更不想对家人倾诉。他是一个什么困难都自己扛的人,他给别人的都是微笑和温暖。 拳拳赤子心从乡村走到城里,从贫寒跨入富裕,左立志的心愿没有变,甚至更加迫切。他年回家,发现村里的路太窄,于是捐出20万元,帮助家乡拓宽道路。这条路贯穿三个村民组,使几百名村民受益,村民都称赞:“立志真是好孩子,自己负担那么重,还帮我们修路。” 父亲39岁左眼失眠,而且还有胆囊炎,左立志很早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不仅负担自己父母和一双儿女及妻子的生活,还要负担岳母一家人的生活,生活负担十分沉重。可左立志从不忘帮助别人。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一栋大楼需要装电,左立志帮他把所有电安装好,且分文不取。平日里只有谁有困难,左立志都要帮一把。 这次捐资为家乡修路,对他来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回到山清水秀的乡村,为村民撑起一方更辽阔的蓝天。 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销售精英;一个出生在小山村,在大都市摸爬打拼的有为青年——左立志。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他就像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风筝,心中的那根线紧紧系着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同命运,共呼吸。 赞赏 长按儿童患白癜风的原因白点医院网络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