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日池州

  ——习近平同志年的《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摆脱贫因》第3页。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习近平用典》第页,页解读:“睫在眼前长不见”,又作“睫在跟前犹不见”,出自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习近平用典》责任编辑蒋菊平说,书中收录的习总书记引用的最早的典故,是年在《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中引用的“睫在眼前犹不见”,以睫毛为喻,说明我们往往忽略了近在眼前的事物,有时候,那些挂在嘴边,摆在跟前的道理,反而容易因为思想的固化、利益的藩篱而被弃掷一旁,引申意义:对领导干部而言,眼睛能看见的地方靠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靠的是智慧和眼光。看清眼前之睫,意味着看清长远和当下、表象和根本、自我和外在,对为人处世、为政做事定会大有裨益。

二、“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习近平总书记用池州唐代诗人杜荀鹤《题弟侄书堂》中的诗句,来谆谆教导勉励全国中小学生。

原文摘选: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

  ——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你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丝毫不要放松自己的努力。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该作品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读课本八年级下册,见第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二单元“每周一诗”收录了该诗。

作者简介: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油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杜荀鹤传云:“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

三、习近平总书记解读池州唐代诗人杜荀鹤《泾溪》

原文摘选:要辩证地理解“走在前列”的要求。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对浙江发展的现状和趋垫,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兢慎”两字源于唐代诗人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为人在泾溪险石上行走时总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所以一年到头没人掉入水中,而恰是在平坦无险之处,却常有落水事件的发生。这种深含哲理之言,当引起我们深思。近年来,我们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面临着“先天的不足“和“成长的烦恼”,一些老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新问题又不同程度地比全国先期遇到。必须具有探路者直面荆棘的勇气,正视矛盾和问题,不使“癣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不因局部问题影响发展全局,不让绊脚之石阻挡前进步伐。

  ——年4月29日《在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摘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第44-45页。

赏析:晚唐诗人杜荀鹤的哲理诗《泾溪》行文曲折,析理透彻。短短二十八个字,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辩证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舟的载覆,并不一定取决于水的平险,而与人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有关:溪险石危时,人们常常心存戒惕,自然就平安渡过;平流无石处,往往麻痹大意,造成舟覆人亡。

诗人以此告诫人们: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乐极生悲。人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四、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时,以“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等中韩友好佳话,来共叙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济的传统源远流长,共同努力把两国美好梦想融入更为宏伟的亚洲梦。

原文摘选:中韩两国毗邻而居。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回顾历史,中韩友好佳话俯拾即是。从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到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

  ——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重要演讲。

背景材料:金乔觉,又名释地藏,俗称金地藏。为古新罗国国王金氏近族。唐朝开元年间,古代新罗宗室公子金乔觉,世寿九十有九,驻锡九华山,风餐露宿刻苦修行,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金乔觉在中韩两国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成为中韩两国佛教和人民友谊的标志性象征。

秀丽池州

(来源:文明池州)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
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rk/33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