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传家久, 耕读继世长。 年12月25日下午,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本土情景大剧《百年家风》在当地县城市民文化中心大剧场拉开帷幕。这部剧没有明星演员,甚至没有一位专业人员参与,全部演职人员都来自东至本土各行各业志愿者,但这部剧在当地却造成了轰动,原因何在?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故事梗概 该剧讲述的是东至周氏家族百年兴盛的故事。 整个情景剧时长60分钟,分四幕: 第一幕《走出周村》,介绍了一介寒儒周馥走出大山,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整个周氏家族兴盛的起点; 第二幕《实业报国》,发迹的周氏后人大兴民生事业,救国救民; 第三幕《反哺桑梓》,致富不忘家乡,周氏后人在家乡办学建厂修桥铺路; 第四幕《故土寻根》,在外开枝散叶的周氏后人回乡寻根问祖。 面对周馥家族百年兴盛的宏大架构,情景剧以周馥老家周村爷孙对话为起承转合结构全篇,以“诗书传家”、“先国后家”、“想着人家”、“不忘老家”为周馥家风的支撑点,辅以童谣、民歌等揭示主题,烘托气氛,渲染情境,展示东至周氏家风富有的精神内涵。 为何选择周氏家族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并非独此一家, 为何东至县选择了周氏家族百年家风, 打造情景剧? 在东至县城东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它就是东至周氏家族。在晚清至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整个家族迅速发展成为文商并举的大家族。不仅有周馥那样的国之干城,也有周学熙、周叔弢那样的民族实业家、慈善家,还有周炜良、周一良、周仲铮那样的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代周家人在政界、商界、学界都颇有建树。 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周氏后人如果聚集起来,完全可以开一所大学,各个学科都有响当当的教授、学者、科学家等人才。真是厉害了!! 中纪委网站头条推介 而这一切,和周氏家风家训密不可分,这个百年家族以周馥亲撰的《负暄闲语》为家规家训源头,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优秀的家风孕育了家族的兴旺。今年11月15日,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还受到了中纪委网站头条推介,以《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题,对这一家风家训进行了高度赞扬。 介绍了这么多,看视频一睹为快吧: (视频长16分51秒,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可以说, 周氏家风文化对于今天的社会和家庭, 仍然具有榜样作用。 “ 东至本土学者张裕铭: 家风文化应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家风它就是一个家族的风向标,一种力量。虽然周馥是封建官僚,但是在家风这个问题上,是有很多积极的因素的,是很好的,它确实是很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也符合现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说这个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抵触,完全融合。 构思——创作——演出 历时近一年 东至县将打造以周氏家风为核心内容的情景剧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百年家风》从构思到剧本创作到最终演出,历时近一年,所有演职人员均为当地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工作人员。 研究周氏家风 学做周氏家风 首演反响强烈,该剧所展现的百年优秀家风,得到了市民百姓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在东至也掀起了研究周氏家风,学做周氏家风的浓厚氛围。 “ 东至县居民谢忠惠: 周氏家风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都有传承价值,鼓励我们更多家庭崇尚诗礼,让孩子多读书,多为国家社会做贡献,这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值得传承的,我希望多演几场。 习大大特别强调家风的深意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优秀家风传承好。 您可以点击?了解 《安徽东至周氏家风:六世书香百年家风》 关于·About via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李丹东报道,部分图文综合东至县委宣传部,向原创致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留言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本期值班编辑:H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李丹东赞赏 长按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北京中科白瘕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