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暖暖的午后 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 总有一个人,对你时刻牵念着 即使身在异乡,孤独无助时 想起——有你惦记,真好! 之前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 盲人母亲抵不住思念 翻山越岭给女儿做最美味的饭 丢掉的鞋、浑浊的目光、殷切的爱 每一个镜头的切换都让人揪着心 这是父母对子女最明媚的爱 满含惦记与牵挂…… 有人说:父母在,不远足 但总归有人要漂泊异乡,远离父母 在陌生的城市里为生计奔走 走在由陌生变熟悉的街头 或许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美食 在陌生的城市找到归属感 想起父母的牵挂 想起家乡的味道 想起——有你惦记,真好!!! 01小小个合肥人 从小生活在这座城市未曾离开过,有人说这是太念旧,而我觉得这是源于爱,爱逍遥津的大象滑滑梯,爱拱辰街里的鸡毛蒜皮,爱步行街的喧闹,爱庐州美食的味道。这也是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很多同学选择到外地去,我却毅然选择留下合肥上学的原因。 中学就读的学校就在步行街边上,那时整天跟伙伴们厮混在一起,最爱的一件事情就是到步行街的小巷子里觅食。牛肉粉丝、凉皮米线、烤面筋、爆炒鱿鱼……这些都藏在学生时代的记忆里,也是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虽然从未曾离开,却一直惦记~~~有你惦记,真好!!! 02毛豆豆芜湖人 爱了这座城市这么久,除了它是家,它也是我能找到“味蕾”寄托的地方。虾籽面、小笼汤包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暂且不说,光是一份红豆酒酿,也是其他地方没办法超越的。 对于芜湖当地人来说,吃红豆酒酿判断好不好,喝第一口就能分辨出来,因此要想钻空子可没有那么简单。最爱二姐红豆酒酿,上学时每次都会特地绕过气买一杯,老妈总是说我太馋,却每次经过都会带上一杯给我。 二姐的酒酿里红豆颗粒完整,咬下去却已经煮透软烂适中,可热饮可冷饮,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香甜的红豆与酒酿完美搭配,碰撞出别具一格的味道冲击着你的味蕾。 酒酿里的红豆香几乎伴着我成长,有你惦记,真好!!! 03小乐蚌埠人 我是一个吃货,一点也不虚,曾经想着吃遍全世界,在外也闯荡了几年,吃了不少美食,自己也曾亲自开过店,炸鸡、龙虾店,做的是我们蚌埠最经典的烧法! 不过你要是来我们蚌埠吃美食,我几乎想不到什么大菜,脑子里全是琳琅满目的小吃。什么烧饼夹里脊,雪园馄饨,干扣面,还有充满蚌埠味的卤菜。统统都爱! 曾经我们有一个组织叫“马甲游击队”,一群人浩浩荡荡从合肥出来,每年都会来蚌埠扫荡几次,从自建村面馆,到花鸟市场的雪园馄饨,国庆路与光明街交口的黑子烧虾,还有随处可见的烧饼夹里脊……从早吃到晚也来不及吃全那些我吃了二十来年的心中所爱! 二十几年你们还在~有你惦记,真好!!! 04多多妈淮南人 在淮南生活的20多年,并没有觉得这座城市有特别让人留恋的东西。而离开后的10多个年头,似乎所有的好都会被放大,小城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透着美好。 小的时候,喜欢吃淮南的豆腐脑,并不觉得有多好吃,只是豆脑十分滑嫩,配上小黄豆,滑溜溜的吸到肚子里,觉得有意思;还有皮薄馅少的小馄饨,只觉得味道尚可,吃起来暖呼呼的,很适合冬天。 在合肥上班的那几年,最怀念的便是淮南的美食,嫩滑爽口的豆脑、皮薄馅少的馄饨,能尝上一口也觉得无比满足了。人或许就是这样,常见时不觉珍贵,不见时才觉得弥足珍贵。 那些年记忆里的味道,有你惦记,真好!!! 05大悦悦马鞍山人 在马鞍山生活了20年,最爱吃安工大门口的那家鸡蛋饼、超爽的当涂大肉面、从小当零食吃的采石矶茶干、金菜地牛肉酱及鲜虾酱。小时候即使妈妈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我都会撅几筷子虾酱拌饭吃。 自从离家远了,每次临走时,都会带上好多的采石矶茶干和金菜地的酱,大学时一到宿舍就被一抢而空,我们经常会从食堂打的白粥拌一点进去,这美味几乎治好了她们早上懒起的毛病。 到现在大家各奔东西,室友群里还会经常说,给她们寄点马鞍山的金菜地,“外面的酱都不香”。 虽然不常联系……有你们惦记,真好!! 06梦琦淮北人 18岁,考上北京的大学,爸妈为了这件事情整整高兴了两个月,临行前邀请家里的亲戚朋友前来庆祝,地锅鸡、把子肉、红汤羊肉、老杂拌、丸子汤……一桌子全是我爱吃的,爸爸说:“给咱家丫头送行,得让她吃过瘾,北京可没这些东西。” 那些美食是临行前的牵挂,是怕你在外吃不到爱吃的东西。毕业后在北京打拼的那几年,超想念泉山寺里的地锅鸡,跟妈妈提了一次,没想到他俩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带来了一大堆我爱吃的东西。爸爸还特地下厨做了地锅鸡,虽然饼子糊了,但那却是我这些年来吃过最美味的东西。 送他们去车站的时候,爸爸说:“太累了就回来,我跟你妈还养得起你。” 一份地锅鸡,满满亲情的牵挂。有你惦记,真好!!! 07小李姑娘宿州人 离家8年,最想念的是昭德轩的撒汤、佳和的生煎、老梅的羊肉汤……当然还有妈妈做的红烧带鱼。 清晨的“虚线”早早的就热闹了起来,市场内的商贩们出摊吆喝,“辣萝卜、蒜薹今天新鲜了!”“头一单开张给你便宜点。”“白慌动,给你找钱……”这是宿州城里最鲜活的场面,每天都在发生。 而往往菜市场附近藏着老虚线人才知道的美味,一中东门的昭德轩是从小吃到大的美味,据老一代人说,这个老店年创立,年起用“昭德轩”这个名字,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一家早餐店。爱极了他家的撒汤,比较稀却很鲜美,里面有很多薏米,配上刚出炉的包子,觉得清晨起的再早也值了。 妈妈说:清晨路过昭德轩的时候,总是想起来小时候带你来吃饭的场景,惦念着你早上吃没吃饭,外面的饭吃不吃得习惯,是不是恰好在我想你的时候,你也想到了家和家里惦记着你的人! 虽然远在他乡,有你惦记,真好!!! 08望望铜陵人 因为是独生子,从小到大家里的好吃的都被我自己独揽,印象中好吃的东西非常多,“神汤”面馆、发电厂牛肉面、杨家山那边的米线、叫不上名字的巷子口的温州炸鸡和炸里脊、邮政旁边早上排队超长的汤包。 那个时候,老房子在杨家山那边,爸爸单位离家远中午经常不在家,中午妈妈会早早的从单位回来,带我去吃那家超级好吃的米线,每次一吃就是两大碗,还会把汤都喝光,现在每次我老婆来铜陵,都一定要带她去吃这家米线,还一直问她“是不是真的特别好吃?” 高中时放学回家前,经常会跟小段一起骑车冲到面馆,明知家里有饭,也要吃上一大碗,所以每次家里的饭都吃不下去,现在,这家面馆也成了我们兄弟间回家小聚必去的地方。 铜陵虽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是有山有水,生活环境使得大家的日子好像都过得十分小资,跳跳舞、钓钓鱼、聚聚餐。就连我老婆都说,以后年纪大了,回铜陵天井湖边上置套房子,也过过惬意美好的小日子。 那时梦寐以求的生活,有家有爱——有你惦记,真好! 09夕水泽木安庆桐城人 在安庆每个人都吃过一种粑,叫蒿子粑,不过这是春食,每年3、4月份吃得最多;在安庆,每个人都吃过这样一瓶酱,叫胡玉美,家喻户晓!在安庆,每个人都喝过一碗汤,叫鸡汤泡炒米,一个字,鲜! 不过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家里有两种,一种是现磨的辣椒酱,还有一种神奇的酱,它叫胡玉美。辣味不重、味道鲜美、绛紫泛红,辛香细腻,微辣带甜,咸中有香,记得过年的时候,家里总会买很多,卤菜的时候做调味料,或者平时拌饭吃也是极好的。 我的家在文都安庆桐城,出来工作这几年,遇到所有人都会夸上几句,“桐城出文人,桐城人聪明之类的话……”凡是朋友去桐城玩,总会带他走走桐城中学、六尺巷,至于吃,总觉得很多饭店的味道总是不及家里做的。 妈妈最擅长做山粉圆子烧肉,每次家里来人,餐桌上总会有这一道菜,粘而不稠,一口一个香。现在在合肥很多餐厅也会做山粉圆子烧肉,但总不及家里的那一口,马上要过中秋节了,此刻恨不得立马回家! 安庆黄梅戏 思乡情切,有你惦记,真好!!! 10笑笑黄山人 屯溪是黄山市的市中心,面积不大,从市中心打车,大多数情况只要起步价就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屯溪,不知道哪里好玩,路上问一下出租车司机师傅,它们多半会告诉你,去老街吧。他们所说的老街,就是屯溪老街,隔着一座老大桥与黎阳老街相对。 徽州特有的小吃毛豆腐,在屯溪老街上经常看到,豆腐切成一寸大小的块状,新鲜的豆腐是不吃的,一定放几天,等豆腐都长出了绵长的毛,大约有一寸来长,就可以吃了。一般当地的吃法是用油煎了吃,油煎过后白色的毛会萎缩变黑,口感很特别。 高汤小馄饨也是黄山当地有名的小吃。在旧时,卖馄饨都是挑着一个馄饨担子,走街串巷的叫卖,遇到有客人买馄饨,停下脚来,手脚麻利的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馄饨皮和馅料,当场包起来,馄饨担子另一侧的煤火烧的正旺,水咕嘟咕嘟的翻腾着,只要几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就做好了。 馄饨的个头并不大,馄饨皮更是薄如纸,隐约可以看到里边包裹的馅料。这一碗馄饨的精华全在汤里了,汤鲜美无比,吃完馄饨,汤也就喝完了,有时候甚至先喝碗汤而馄饨还有剩余。一碗小馄饨十元钱,还是很值得品尝的。 有你惦记,真好!!! 11郑建军宣城人 在合肥上了大学,最后还是回到了我最爱的家乡——宣城。有人说我我头大,问我是不是从小吃宁国山核桃长大的,其实我想说,在我们宣城宁国,我最爱吃的是宁国粑粑! 它源于徽州,我们宁国人在“徽州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于是便形成今日的“宁国粑粑”!从小吃到大,从来没有吃腻过! 什么西街粑粑、郑姐粑粑,都比较有名,但我最爱的还是大华市场对面眼镜粑粑,以前大概在2.5一个,如今好吃的粑粑也涨到了5块钱一个,加肉的6元,个头很大,馅料一般是老腌菜、豇豆,萝卜、豆腐干、笋子,甚至还有南瓜、韭菜等,另外加肉丝、灌鸡蛋也很美味,最经典的就是腌菜肉馅。煎成后香味扑鼻,对了“豇豆”用我们宁国话说叫gangdou,嚼着贼过瘾!! 一份美食惦念多年,有你惦记,真好!!! 12雪敏池州人 我想绝大多数人知道我的家乡池州,应该源于九华山,每年有千千万万的人前来潜心拜佛,于是来九华山的朋友总会问我,池州还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什么东至米饺、石台葛粉圆子,不过现在大多地方也都能吃到了。 从上学到工作,我在合肥吃喝玩乐了6年,今年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最美的小城——池州。为啥一直要回来?因为这里有可能会“醉氧”的空气,有即使早起都要排队到马路边的小粑。吃货的属性一定要在有美食的地方才能完美释放。 小粑很多地方都有,但独有情钟的还是池州小粑。说来挺好玩的,池州最好吃的小粑店名居然叫天津包子店,这可真是“挂包子卖小粑”的套路呀!我都快成他们家的VIP会员了,每次给同事带,都是一锅端,感觉自己壕气四射。小粑各种馅都有,价格超亲民,只要6毛钱一个。绝对是长在心尖上的美味~ 心尖上的味蕾记忆,有你惦记,真好!!! 13孔大园阜阳颍上人 作为皖北城市,大阜阳普遍吃面更多,因此特色的面试种类丰富、花样繁多,10年上大学离家,最怀念不过教委楼下那一碗口感丰富绵密的格拉条、老人委的面皮、一中门口的里脊肉卷馍、步行街小周羊肉串。 颍上教委楼下的格拉条是最常光顾的,面条是用专门的机器,在大锅上直接挤压到滚开的汤里煮,再拌上芝麻酱、榨菜……面条粗硬,很有嚼头,再配上一碗鸡蛋汤,放些香菜或荆芥,每次回家必吃一碗。 去小周烧烤就没有不排队的时候,都是从小到大吃惯了的,没有多余的做法,羊肉串炸熟了烤,撒上厚厚的作料,哪次回家要是赶上下雨没吃上都感觉这趟归家特别遗憾。 不离开总是不知何为家乡,阜阳虽不是一级棒的城市,但生活在这里,却也不必羡慕其他城市的人。 我爱家乡的这座城~有你惦记,真好!!! 14洋洋滁州人 10年我穿着迷彩军装,在琅琊山脚下的学校大操场上,挥舞了我一生的启始。大学是在本地,在那里我第一次体会自主生活,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众好友、在这里我邂逅了一生挚爱。 在校的日子总是格外印象深刻,我们戏称食堂的饭为“猪食”,所以经常去校门口觅食,一放学,学校后门从摊点到店面,都人满为患,那家最爱吃的鸭肉炒面和鸭肉炒饭已经叫不上店名了,后门的“蓝棚”摊点群,前门的黑鸭脖、海带、土豆片。 经常会为了中午吃鸭肉炒饭还是鸭肉炒面纠结一上午,它是用鸭油炒的,香味很特别,鸭肉被切成了超小块,但我们还是会捡出来品得极香,拌上他们家的辣椒酱,毕业以后回想起家乡,这还是首先会回想起的一家。 滁州作为安徽最东部的城市,借了些南京的人杰地灵,第一年寒假时,同学们都问我滁州有什么特产,然后用他们最后的生活费专门带了些滁菊和琅琊酥糖回家,听说他们的家人都非常开心。 校园里的种种总是难忘,在那些逍遥自在的日子里,有你惦记,真好!!! 15小龙六安人 在六安,一种食材有上百种味道,在六安吃饭是一门学问,要知道一条鱼、一只鸡、一块肉,也可以做出上百种不同的味道! 炸鸡、叫花鸡、辣子鸡、花椒鸡、烤鱼、醋椒鱼、干烧鲫鱼、清蒸鱼、水煮鱼、碟鱼头、把子肉、坛子肉、红烧肉、粉蒸肉、大红肠.....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每一种味道都很赞,让吃货们着迷! 在六安,点菜也是一门学问,到饭馆,你只点大鱼大肉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在六安那些“意想不到”的食物才是最地道的美味!蒜炒腊肉、锅贴馍、爆炒腰花、西湖牛肉羹、梅菜扣肉...每一道都让人着迷!就算是不起眼的食物也可以惊艳你的味蕾! 六安人虽不能吃辣,但辣却也有千万种,所有的辣概括起来就是:麻辣、香辣、酸辣、甜辣......每一种辣都是对味觉的一种刺激! 喜欢麻辣,一定不要错过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喜欢吃香辣的,一定不要错过香辣十足的老板恋上鱼。喜欢吃酸辣的,一定不要错过酸爽无比的酸菜鱼。喜欢吃重油重辣,一定不要错过火辣辣的重庆老火锅。然而,在众多辣味中,我却独爱吃辣子鸡。 有你惦记,真好!!! 16国民东宝亳州人 最美的是故乡的云,最甜的是故乡的水,最厚重的是故乡的土,而故乡总是对在外的游子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绊。地道的皖北汉子最爱在晴朗的早晨,切上一块牛肉馍,喝上一大口油茶。 思乡想必是每个在外打工的孩子必修的成长课程,而对家乡最思念的莫过于饭桌上母亲拌的那份铜关粉皮,蒸的那一碗碗虎皮肉,元油肉,八宝饭。在外的时间越久,对家的思念就越是强烈,晃动的火车厢,穿越秦岭淮河,穿越回忆,穿越四季,而每一季最想念的却是故乡的美食。 春日,柳条串烧饼搭配自家酿制的卤酱豆,仿佛是那个时节里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事情;夏天,妈妈买几个打瓜,放在井水里冰上一下午,傍晚吃过晚饭,拖一张躺椅躺在树下,用勺子舀着西瓜,那种微酸的西瓜在燥热的夏季仿佛冰镇饮料般解渴; 秋日夕阳下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那一碗碗麦仁稀饭,带着青涩的麦仁香,顺着食道和身体融为一体;冬季,房喝上一碗羊肉粉丝汤,妈妈在熬制时会撒上一勺胡椒粉,再泡上几块烙饼,辛辣的味道会瞬间暖到胃里。 一房二人三餐四季,这是家乡的生活 有你惦记,真好!!! 备注:文中城市排名不分先后 如果你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家乡美食 欢迎留言推荐圈儿~ 往期精彩戳图看 赞赏 长按白殿疯医院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