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人,徽菜发源地的大省在吃上自然也是不能输给其他人,安徽16个省辖市,那也是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六安篇天堂寨,农户在屋内一角,挖一直径50--70厘米,深约30厘米的火笼,同时,在其屋正上梁上悬木质滑杆吊一铁锅(或铜壶),在火笼上吊锅可随意升降。春夏一般不用,冬季火笼烧柴,家人或来客围坐四周,烤火闲侃。平时放吊壶烧水,吃饭时几样烧熟的菜放入锅内,吃热菜,喝小吊酒。 一般不用桌子,吃饭的人右手拿筷子,左手心放碗,食指于中指之间夹只酒杯。要坚立筷子插到锅内,才能夹到菜,否则,吊锅会向秋千一冲到夹菜者面前,不仅夹不到菜,如果用力稍猛,会伤及对面的人。此习俗流传至今。 可是身为六安人,我竟然猜错了六安的代表美食!小编以为是随处可见的牛肉汤呢~ 合肥篇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小龙虾的美味以及豪爽吃龙虾时的快感。今年合肥市龙虾经济总量将达20亿元。最近,合肥市荣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惟一在淡水龙虾领域获此殊荣的城市。 龙虾美食在合肥也已成为一大特色餐饮。宁国路、芜湖路、巢湖南路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龙虾街”,诞生了“十大虾王”,出现了“四大名旦”等优质龙虾菜肴品牌。 芜湖篇芜湖人对虾子面有特殊的情感。在当地老一辈人的回忆里,生病或生日时常有这样的慨叹:“要是有碗虾子面吃就好了。”足见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虾子面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了。一碗虾子面,最重要的配料是虾子,每年的4月-8月是青虾产子的季节。这时,耿福兴的伙计们就要在附近长江、青弋江沿岸的村庄搜寻最优质的虾子。 往往一个夏天,每个村庄只能收到十几斤虾子;而在夏天销售高峰,每天都能卖出近碗虾子面,消耗4斤到5斤虾子。 宣城篇宣城的绩溪县素有“中国徽菜之乡”的称号,无论是风味小吃,还是宴会大菜都能做到清新雅致,鲜嫩可口。前期准备,将水中浸透的糯米捣碎,加工成米粉晒干。 制作时,在米粉中加入水和酒酿,发酵。随后根据甜、咸两种口味,加入不同的配料(甜蒸糕加入白糖、小枣和红绿丝;咸蒸糕加入瘦猪肉丁、豆腐干丁和豇豆干丁),然后上笼蒸熟即可。 马鞍山篇口袋鸭,安徽马鞍山汉族传统名菜,味型为咸鲜味。其主料均选用两年以上农家土老鸭和鲜嫩土猪肚,配当归、党参、沙参、枸杞等十多种名贵药材精制而成,营养丰富、味道纯正、开胃健脾、滋阴补肾、活血养颜、四季皆宜。 淮南篇选用沿淮黄牛肉、千张、豆饼、红薯粉丝等为原料,配上香料、高汤、辣椒油、葱、蒜、香菜等辅料制作而成。成品汤味醇厚,鲜香爽辣,营养美味,有滋补养身的食疗功效。 淮北篇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地锅龙虾等地锅佳肴。 安庆篇"江万春水饺"是安徽安庆市著名小吃,皮薄如纸,汤鲜馅嫩。。创始于光绪年间,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为江氏父子、兄弟所经营。因姓江的店主颈上有痣毛一撮,又名"江毛水饺"。这里的水饺实为馄饨,当地人习惯称作水饺。 黄山篇关于毛豆腐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毛豆腐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 铜陵篇顺安酥糖是安徽顺安汉族传名点,因产于安徽省铜陵县的顺安镇而得名,始制于唐代末年。采用优质面粉、精细白糖、纯黑芝麻,配以适量的桂花、青梅、金桔饼等精制而成。特点是松柔甜润、成条不散。是铜陵地区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 蚌埠篇烧饼夹里脊,安徽蚌埠著名的汉族小吃,顾名思义就是由烧饼、里脊肉、酱料等组合而成的一种小吃。它是现代蚌埠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仅因为其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蚌埠饮食融合、演变、创新的特点。 阜阳篇卷馍在阜阳当地早期称之为粉子馍,也有叫阜阳春卷的。起源于明朝,相传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沈万三落泊时所吃,两人因此而桃园结义,上演了《聚宝盆》传奇。 阜阳卷膜就是春卷皮儿四张叠放在一起,再在上面放入在鲜汤里煮熟的面筋、绿豆芽、香菜、黄瓜、海带等用手卷成圆锥形,卷好后再蘸点鲜汤汁,吃时从上往下一点点咬食,里面的面筋、豆芽海带越吃越多,真是价廉物美、营养丰富,赶时间时吃一个,既营养丰富又节省时间。 滁州篇秦栏卤鹅,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特产,传有百年历史。秦栏卤鹅为清末民间烹调能手刘金忠独创,已有百年历史。其制作工艺独特,表面呈金黄色,光洁发亮,香气清新醇厚,油而不腻,烂而不散,美味爽口。因其色香味型俱佳而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亳州篇撒为肉汤、肉杂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误写为"撒汤"、"杀汤"等。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鸡蛋在碗里,搅拌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澄澄的肉汤蛋花茶。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撒汤声名远播。现今撒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池州篇它体型小巧,种类丰富,有各种馅料,最主要的还是腌菜,别称“咸菜”。因为池州地处长江之滨,气候适宜,当地白菜生长品质好,量大。当地人有把吃不完的大白菜腌制起来准备冬天吃的习惯。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巴的制作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可以是豆角、萝卜、粉丝、肉馅等。 但是最为池州当地人喜欢的还是腌菜馅的,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每当在外地遇到故乡人,总是要问一句”想不想池州的小巴啊?”池州小巴,其貌虽不扬,味道也不能说很有特色,但是它总能勾起外地游子的故乡情,或许这就是我们把池州小巴奉为池州特产之一的重要原因吧。 宿州篇萧县面皮和传统的擀面皮不同,是将面水放进面锣中蒸做出的,吃法主要有卷、调两种。萧县面皮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萧城各家的面皮口味是都不一样的,口感也有不同。 萧县面皮另一层含义代表浪漫式的爱情,很多人打心底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浪漫的爱情,就像此种面皮的特点:颜色晶莹透亮,很容易被他的外表所吸引。入口细腻伴随着浪漫的温馨。凡是去萧县的人,都少不了吃上一张面皮,只要吃上一次,就让你彻彻底底地迷上萧县面皮。 真的好想各来一套,不要体型,做一个幸福的吃货~ 来源:六安市旅游局 六安全攻略尊重每一个作品,也真诚地希望同行公号能够尊重我们的辛苦和原创成果、备注来源哦~ 全六安都在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灏戦挶涓婃捣甯傛不鐤楃櫧鐧滈鏈濂界殑鍖婚櫌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ly/4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