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雨后的齐山大道上几乎看不到积水。(央广网记者徐鹏摄)

5月,一场大雨不期而遇,温润了江淮大地初夏的炙热。雨过天晴,在安徽省西南部的池州市,街面却丝毫没有雨水积漫的痕迹。央广记者了解到,告别城市内涝、让雨天不再“看海”,是近年来池州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该市也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改造后的齐山大道航拍效果

齐山大道是池州市新、老城区之间一条主干道。央广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侧是绵延几公里的湿地公园,满眼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雨水落下,很快便会被“海绵”一样的路面吸附,车辆往来也很少溅起大的水花。

经“海绵”改造后的池州一中

然而在两年前,每到雨季,这条路还常常因为雨水无法及时排除而发生内涝,市民出行都成问题。央广记者了解到,池州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泛“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由于地处亚热带北缘和地势等原因,这里极易形成秋旱,干旱年径流深为~毫米;同时,又极易形成内涝,丰水年径流深可达~毫米,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导致过去常出现内涝、水质不稳等问题。

海绵办工作人员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就在“水”的问题困扰着这座江南小城时,一个根治水患的良机适时出现。据池州市住建委城建科科长汪一伟介绍,年池州被确定为首批16个试点海绵城市之一,将中心城区18.5平方公里的范围划为示范区,启动了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率先改造完成的齐山大道,整条道路铺设了大量透水砖,一旦下雨,雨水可直接渗透到地下,不再积在路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道路渗透,雨量大时,多余的雨水会从溢流口流向两旁的绿化带,再经过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的滞留和净化,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或流入人工调蓄池收集起来,待需要时再加以利用。

池州一中雨水花园

“我们设置了雨水花园,经过土壤层的改造,增加了土壤对雨水的净化和滞蓄能力,里面种植的则是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帮助有效的净化和滞蓄雨水。”池州市海绵城市技术咨询办公室负责人刘强告诉央广记者,改造后的隔离带和植草沟达到雨水滞蓄和净化效果,局部路段和人行道还设计成行泄通道。

据刘强介绍,以去年6月为例,池州市连续一周的降雨量累计达到毫米,但齐山大道这条主干道不仅未发生积水,清新的雨水反倒让湿地公园变得更加生机盎然。

湿地公园湖水清澈见底

内涝不见了,环境变好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有效解决了池州的内涝并提高水质,从源头上遏制城市“看海”现象的发生,并带动提升整个城市环境。同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加快了老城区改造,改善了主城区环境,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央广记者了解到,截至年,池州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3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达年一遇,防洪堤达标率%、排涝达标率8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将池州打造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来源于央广网安徽频道中安在线网络综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合作:(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ly/26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