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去年秋天曾去过白石岭古村落,今日为了航拍,再访白石岭。

车行石台境内,皖南的苍翠群山渐渐掩拥过来。群山缭绕淡云薄雾,树头葱绿欲滴,扑面飘来的水气弥漫四周,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一入白石岭门坊,阵阵山风沁人心脾,满目黄花映入眼帘,几棵参天古木掩映着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显得分外优雅别致。

白石岭是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新联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海拔高度米,毗邻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村内原有60多户人家,多为舒姓人家。据村民介绍,舒姓祖先于明洪武四年移居此地,因见山岭之上白石密布而得地名。

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生态保存完好。村民傍水结庐,长年与青山着伴,以土地为生,习惯于鸡犬相闻的慢生活,性情温和,诗书继世,信守节操。这里民风淳朴,颇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风。

村不大,四面环山,植被丰富,野花遍地,到处都是梯田。而今正是油菜花开的阳春三月,雨后满山云雾缭绕,玉兰花、油菜花、桃花、山野花竞相开放,香气扑鼻,让人陶醉。

待到金秋十月,五彩斑斓的色彩把白石村打扮的分外妖娆。红红的枫叶,金色的银杏叶,青色、紫色、白色等等数不清的小花小草漫山遍野,穿村而下的小溪里落满了金色的银杏叶,云雾环绕山间,仿佛就是人间一仙境。

村口耸立着一株千年的古麻栎树和几棵百年的枫香树,见证了村落的兴衰历史,记录了悠远的故事。山岭上翠竹环抱,马头墙边青烟缭绕,在雄浑山体衬托下,胜似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卷。村中石板古道保存完好,错落有致,曲曲折折,一层层,一道道,穿插于白墙灰瓦间。村民漫长岁月的践踏,使得石板路乌黑发亮。房前屋后都能见到散落路边的旧磨盘、石臼和老式的犁耙风车。老屋内旧时的石磨、灶台依然保存完好,斑驳的墙面上依稀存有上世纪的特色标语。

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河上架起一座单孔石桥,便于村民通行。河里巨石错落,溪流淙淙,昼夜流淌,滋润着两岸丰富的生态,溪水清澈见底,偶见小鱼儿欢快逐波嬉戏。

这条河名曰化鲤溪,多么富有诗意、多么迷人的名字!

化鲤溪名源于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溪边一户舒氏人家只有母亲和三个如同天仙般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们每天结伴上山采药,为人们医治创伤,减轻痛苦。有一天,姐妹俩采完药下山,来到溪边玩耍,食了溪边桃子,竟然化为三条七彩鲤鱼在水中嬉戏。

第二天,母亲见女儿们一夜未归,沿途寻找,最后来到溪水边,见到女儿们留下的一对药篓。母亲伤心欲绝,抱着药篓放声痛哭。就在这时,游来了三条七彩鲤鱼在喊妈妈,母亲问:“你们是谁?”鱼儿说:“我们是您的女儿呀!因食桃化鲤成仙了,今天又化为七彩鲤鱼面谒母亲。”母亲闻听转悲为喜。从此,母亲想女儿就来在溪边看望。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条溪流称之为化鲤溪。

明成化翰林院编修刘戬(-)听说这个故事,曾作《长林四景歌·化鲤溪》诗:

一寸心,一寸心,前溪流水落花深。

只言采药山中去,风景苍苍何处寻?

溪头昨夜轰霹雳,玉女大笑真宰泣。

花颜耿耿逐惊波,可怜阿母不得力。

仙踪变幻固多奇,寸草岂不怀春晖?

晓来水面事朝谒,犹似高堂敛衽时。

凭君莫话神仙好,此事荒唐愚野老。

三圣祠前几夕曛,元云惨淡入孤岛。

明嘉靖右都御史张琮(-)也做了一首《题化鲤溪》诗:

探奇采秀入烟霞,化鲤何曾跃水涯,

我欲穷源询异迹,东风吹落庙前化。

一处景色,一段传说,让人思绪万千!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三个善良的舒姓女儿,在村里建了一座舒姑庙,庙旁有化鲤溪、六角亭等胜迹。庙内正中神案上供奉着三位仙姑的泥金塑像,美若天仙,凌虚飘举之态栩栩如生。

陶渊明(或-)当时正撰著《搜神后记》,自然就慕名览胜,来此“采访”了。他有感于舒氏三女食桃化鲤成仙事,除了撰写化鲤溪一文载入《搜神后记》外,还写了赞诗一首:

涧底仙桃兮,姊妹所餐。

一潭清水兮,地久天长。

芳亭六角兮,高矗云端。

山河寂寥兮,风雨年年。

好事有人兮,载募载捐。

明朝贵池人,思恩府(今广西武鸣县)知府桂鏊也有《题舒姑庙》诗,曰:

藓碑剥落盖山腰,往事分明说汉朝。

清水有泉曾化鲤,春风无树更生桃。

原生态、慢生活、深呼吸,就来石台古村落——白石岭!

迷人白石岭景观,动人的化鲤溪风情,会让你流连忘返。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ly/20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