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你还记得

小时候背诵过的《乡愁》吗?

△余光中手书《乡愁》

今天上午,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乡愁”的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医院病逝,享年90岁。

△余光中

据媒体报道,余光中此次入院,原先只以为是天气多变、气温偏低,到医院检查后决定住院静养,没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儿们也从四处赶回,结果一天之隔,这位作品多选入课本、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就过世,亲人与文坛好友都十分伤痛。

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后,小编注意到,早在年4月2日,这位文坛巨匠也曾走进千载诗人地池州,参加三月三·池州杏花村诗会,并接受池州日报记者的专访。

余光中:池州就是诗人的家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三月,曾因杜牧《清明》诗名扬天下的池州,在年的清明节,再一次因余光中、舒婷、西川、多多等国内外诗坛翘楚的到来而吸引世人的目光。

  在赴会三月三·池州杏花村诗会的40多位诗人中,那位自诩“右手写诗,左手为文”的“乡愁”诗人余光中最能引起记者的   夜游清溪河,吟诗杏花村,畅游牯牛降,冒雨上九华……

  记者有幸与这位精神矍铄、满头银发、温文儒雅的老人一道前行,闲暇之余,得以与诗人面对面交流,诗歌、阅读、婚姻、环保,老人思维敏捷、睿智真诚,无一不谈,一路走来,这位“老得漂亮、老得可爱”的诗人尽显大家风范。

谈朗诵丨吟诗方式接近古诗比较有效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4月2日上午的诗歌朗诵会上,余光中朗诵《寻李白》时的吟唱,气息深厚,声音绵长,激起听众席里热烈的掌声。

余光中朗诵中。

  在谈到为何以吟唱的方式朗诵诗歌时,余光中解释道,吟诗不是说话,也不是唱歌,而是朗诵者随着感情的起伏自然地把声调拉长,有起伏有高下,用这种方式接近古诗比较有效,用普通话来念诗,没有低回绵长的感觉。

谈阅读丨文化界要把年轻“观众”和“听众”拉回做“读者”

毕业自外文系,研究西洋文学,在大学教外文的余光中,近年来不断穿梭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参加各种“读书月”活动,致力于“拉一些‘观众’回来成为‘读者’”,被新加坡媒体誉为“中文卫士”。

余光中为读者签名。

  在诗人看来,随着电脑与影视科技的发达,年轻人大半喜欢上网,面对虚拟世界,流失了“读者”,增加了“听众”和“观众”。观众和听众没有读者主动,读者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用想象力、同情心还原为作者当时的感情和思想,面对媒体,诗人呼吁文化界把年轻“观众”和“听众”拉回来做“读者”。

谈写诗丨将   “你听吧,麻雀都被迫搬了家/风在哮喘,树在咳嗽/而你这毒瘾深重的大烟客啊/仍那样目中无人,不肯罢手/还随意掸着烟屑,把整个城市/当做你私有的一只烟灰碟……”

  一直以怀乡、怀古、爱情为创作主题的余光中,近年将   “年轻人应该多读一些古文、古诗词,这是他们的文化继承权,他们有权继承祖先优美的文化。”

  在告诫年轻人的同时,余光中呼吁中国父母,不要让孩子拼命学英文,学好英语不代表与世界接轨,也不表示吸收了西洋文化,英文要读到某个程度才能吸收西洋文化;也不要以为英文学好了就能赚大钱,中文学好了,也能像余秋雨、于丹那样赚大钱。现在学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孔夫子有一天会影响全世界。

谈婚姻丨不能前脚踏进婚姻,后脚就看后门在哪儿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余光中这段关于婚姻的论述至今让许多读者津津乐道。

余光中(右)与夫人同游九华山。

  现年84岁的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55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在池期间,无论是夜游清溪河,还是九华山的拾阶而上,老人总是拒绝别人的搀扶,“执意”挽着夫人的手,形影不离。

  当记者将“如何看待现代社会快餐爱情”这样的话题抛给诗人时,他幽默地说:“社会的开放让男女接触机会增多,快餐爱情出现在所难免。不过婚姻依然重要,我们不能前脚踏进婚姻,后脚就看后门在哪儿,应该跟眼前的配偶配合起来,不能一味的要求对方,也要学会反省自己。”

  同时,余光中不赞成美国人“不断换配偶会找到理想伴侣”的观点,认为刚刚去世的“玉婆”伊丽莎白·泰勒一生八次婚姻,只有第三次才是她的最爱。

谈池州丨文化底蕴很深,自然景观很美

  “李白当年曾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今天我们喝酒喝醉了,池州就是诗人的家乡。”余光中在诗歌朗诵会上的精彩开场白,赢来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美誉,自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年以来,历代文坛巨匠、哲人政要纷至沓来,“诗仙”李白更是三上九华、五游秋浦,留下数以千计的名篇华章。作为李白的“忠实粉丝”,余光中曾为李白写过《寻李白》、《戏李白》、《念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等四首诗,诗人笔下,李白来到了现代,成为一个危险而有趣的朋友。

  对于首次来池的诗人余光中来说,既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也是走近“诗仙”李白的一次心灵之旅。沿途,诗人除不时发出“秋浦河很蓝、九华山很美、凤凰松很吉祥”等感叹外,也不忘向记者笑着“抱怨”行程安排太紧、景点人太多、宣传资料准备不足,以至诗人想“大发诗情”,又恐对景点、文化了解不深,怕读者怪罪,不敢动笔,只好作罢。

  “池州文化底蕴很深,自然景观很美”,谈到池州的第一印象,诗人赞不绝口。同时,诗人希望池州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景点的维护。

来源:综合池州日报、成都商报图/记者程昭通讯员詹俊

编审:刘方婷江玥

推荐阅读

池州海绵城市建设新进展!清溪河污水干管全线通水

曝光!这些"海淘"全是假货!有些人还在买....

老厂房跻身工业遗产,让我们来探访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用这一幅幅高清美照,为池州的蓝天保卫战打Call!!

长按







































白殿疯风怎么引起的
QQ营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ly/16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