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怎样治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用生命守护生命

池州支援湖北医疗队一线战“疫”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爸妈,在你们的保护下长大的儿子,今天要去守护别人。”这是去武汉的路上,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汪波写给父母的话。年出生的他,是池州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1月26日,接到支援湖北命令仅仅14分钟,13名队员就集结完毕,第二天我市首批医疗队便从池州出发驰援湖北。紧接着2月9日又一批医疗队整装待发……我市先后派出4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30人奔赴武汉,他们不畏困难,不计生死,争分夺秒赶赴“战场”,在最危险的地方,用专业、用行动守护着人民的健康。

出征:使命必达,不计生死

一封封写着“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战书,一个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红手印,见证着他们的决心、勇气和担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市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战,成为危难面前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专家,有20多岁青春活泼的护士,有刚当上父亲的青年医生,还有吻别三岁稚子的母亲……

“我早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来自市二院ICU的医生张兆君的爱人已怀孕5个多月,但他毅然接受出征任务,他说舍小家是为大家,割小爱方成大爱。

“凌晨1点多接到号召,没想许多,我就报了名。”医院院区内科医生洪仁安说,危险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这是医护人员的职责。

“宝宝,妈妈去打怪兽。”同样来自医院院区的刘爱青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宝才两岁半,妈妈走的时候,小宝哭得厉害。“没事,长大后告诉他,他一定会为妈妈自豪的。”

“怕吗?我们也怕……上吗?必须上!”来自石台县医院护士王琦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自我防护,同时能够护理好每一位病人。“我们去武汉,就是要告诉他们,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脱下白衣,他们是丈夫、妻子、父母、孩子。披上白衣,他们便是使命必达、不惧前方的勇士。

战“疫”: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没有豪言壮语,一批又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从抵达武汉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进行着爱与责任的接力。

到达武汉后,他们面对的,除了疫区严峻的形势、繁复的工作外,还有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刘晓玲是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参加过非典疫情防治,她说,医院时情况比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条件很艰苦,当地医护人员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已经连续工作两个多月。”

“一进病房就听见一个柔弱的声音:‘你是来接班的吗?’抬头一看,应该是夜班的护士,她双手托着腰,艰难地斜靠在桌子边上。‘有点撑不住了。’我赶紧挪把椅子让她坐下。还不忘记给自己鼓劲:我不会的,我一定可以。结果一天班下来,才明白什么叫‘快撑不住了’,不到五点就口渴难耐心悸不适,走着感觉眼睛发黑,人像踩在海绵上……”这是刘晓玲日记里记录的,也是常常会发生的事。

医院时,来自医院的医生刘晓玲和陈浩分在一组,他们的分管病区有八九十个床位。“初期病人太多,而且病情都比较重,经常是一边查房一边抢救危重病人,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8点是常有的事。”陈浩说,病人太多,为记录病人病情,他们都随身带着纸笔。光是这样的笔记,每天都是密密麻麻十几页纸。

紧张的工作过后是从未有过的焦虑与失眠。身体再累,可脑子却不肯休息,闭上眼睛就是病人就是CT就是核酸……刘晓玲说,为逼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即使再累,她也要运动一下调整状态。

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朱正国,医院的ICU病区,ICU病区从无到有,从一个病人到住满,他们只花了一个星期。ICU的排班极其辛苦,每个班基本都是12个小时,中间除了轮班出来吃饭,基本上都是穿着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风险大,从身体到心理都备受煎熬,但朱正国却从不喊累,“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我们来武汉的目的。”

没有暖气空调,不能按时吃饭休息,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汗如雨下、起疹子、生出压疮,工作任务繁重、每个人都是超负荷运转……这些在普通人眼中难以忍受的艰苦,成了每一位医疗队员的常规工作。

在这些困难和压力下,队员们却团结一心,没有人去计较个人的安危与得失,他们互相鼓励、帮助,只为把病人治好。来到武汉的第9天,ICU收治的第一个危重患者病情好转,送到了普通病房。朱正国觉得,那一刻的阳光特别璀璨耀眼。

期待:不辱使命,平安凯旋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出发时的铮铮誓言他们一直用实行实践着。到达武汉后,池州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们40多天没有休息,一直战斗在一线。

“3月3日,今天病区又新收了20个病人。怕队友们太累,我小心翼翼通知大家还要准备打持久战。没想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ly/146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