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银行业紧密结合池州本地发展战略,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域旅游、大健康三大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信贷投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截至年8月末,全市银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余额14.23亿元;全域旅游项目信贷余额23.82亿元;大健康产业信贷4.73亿元;绿色信贷余额28.28亿元。 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困难1.认识不足通过绿色信贷自评价发现,辖内银行业机构对绿色金融的理解认识相对模糊,对绿色信贷的内涵、外延理解并不一致,存在一知半解、内涵不清,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也是只知其名,不解其意,对本行哪些信贷业务属于绿色信贷业务也是不明就里,甚至存在明明在做绿色信贷业务却不知在做绿色信贷业务的窘境。 2.统计数据不尽准确绿色信贷数据统计工作涉及对贷款投向和企业项目的考察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国家层面也未出台统一的统计标准,辖内银行业也未设立专门的统计归口部门,只能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测算,统计数据基本上是“各成一家”,数据可比性、准确性还需提高。 3.跨部门联动不够绿色金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涉及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经信委等多个部门。目前,池州尚未建立环保政策和信息的统一管理与发布机制,环保部门未按有关规定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挂牌督办企业、限期治理企业、污染关停企业及环境友好企业名单和企业环境评价信息等,金融部门和环保部门尚未实现信息有效共享,银行难以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真实情况。绿色信贷的深入推进,离不开环境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监管部门间更为有效地联动配合。 4.专业人才稀缺与传统行业相比,绿色金融属于新兴交叉性行业,人才标准呈现高素质、复合型特征。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熟悉绿色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度稀缺,直接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在业务产品开发方面,由于对相关行业的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知识的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很多绿色金融活动不敢开展或不知道如何开展,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或者跟在同行后面亦步亦趋。 5.政策激励不到位发展绿色金融核心是处理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间关系,发展绿色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相对较快,经济效益相对较慢,而商业化运作的金融行业需要尽快实现效益的增长。绿色信贷所支持的一些企业,产品市场不确定性较大,贷款风险较高,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绿色信贷的政策激励机制,贷款风险补偿金、贴息、奖励政策等补偿和激励措施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建议1.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政策传导建议总会、省局多举办关于绿色金融方面的业务培训;分局也将继续强化自身学习,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训及对银行业机构的转培训,让全辖金融队伍了解绿色金融,怎样做好绿色金融,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2.细化绿色金融统计工作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要多方合作建立和细化统一的绿色信贷行业分类标准,对各行业的产品、加工工艺、污染程度等加以界定,为银行机构提供准确、详实的行业目录,方便银行绿色信贷执行的可操作性,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3.建立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建议建立由政府部门牵头,环保部门、经信委、发改委、人行、银监、银行等多方参与的信息沟通制度,定期通报环保政策法规、企业节能降耗、环境执法查处、银行支持等情况。 4.强化政策激励对于发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的企业,可以探索在税收方面予以减免,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对于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的银行业机构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并完善对金融机构诸如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及提供风险补偿和设立担保基金等。 往期回顾 青阳农商银行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 情系重阳传递关爱——邮储银行池州市分行召开退休职工座谈会 你的银行卡可能会被注销,而且不会通知你!快看咋回事? 青阳农商银行智能POS业务成功上线 前三季度池州市经济运行平稳,生产总值.2亿元 执行编辑/青青 投稿邮箱/czjr .白斑疯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jt/16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