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丛林制度,最初只有方丈、法堂、僧堂和寮舍。以住持为一众之主,非高其位则其道不严,故尊为长老,居于方丈。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所集禅众无论多少,尽入僧堂,依受戒先后腊次安排。行普请法(集体劳动),无论上下,均令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又置十务(十职),谓之寮舍;每舍任用首领一人,管理多人事务,令各司其局(《景德传灯录》卷六《禅门规式》)。

在这以前寺院的首脑为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或称都维那),都是领导大众维持纲纪的职僧。上座以年德俱高,都是朝廷任命。如姚秦、元魏,常有命令补上座。唐道宣亦曾被命为西明寺上座,其位居寺主、维那之上。寺主知一寺之事。如后周陟岵寺、隋大兴善寺等,皆有寺主。维那意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或称为悦众;但后世常以悦众为维那之副,其职有数人,以大、二、三、四等别之(《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六)。

至于丛林古规的职事,则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名目。如黄檗希运在池州南泉寺为首座、遵布衲为湖南药山殿主、雪窦重显为南岳福严寺藏主、南泉普愿于庄上为庄主、沩山灵祐在江西百丈山为典座、克宾于河北魏府(今大名县)兴化寺为维那、玄则在法眼会下为监院(见元道泰《禅林类聚》第九)、兴化存奖为临济义玄侍者等。

后世丛林组织日渐庞大,各寺家风不同,为住持者多因时制宜、自立职事,名目层出不穷。宋宗赜《禅苑清规》的序文说:‘庄严佛社,建立法幢,佛事门中,阙一不可。岂立法之贵繁,盖随机而设教’。在《禅苑清规》所载丛林职事名目即有二十三种。宗赜还撰了一篇《龟镜文》(贰咸《禅林备用清规》卷七称之为《百丈龟镜文》),概括地说明设立各种职事的必要。文云:

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禅苑清规》卷八)。

以上制度,自宋以来通行甚久,少有更改。至于今日可行的,则根据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更有增益,且分成东西两序。东序序职(资格)有都监、监院等二十一员,列职(实职)有化主、库头等二十六员;西序序职有首座、西堂等十二员,列职有殿主、寮元等二十一员。细分职别可达八十种,可谓繁杂(见清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

丛林职事人员之多寡,各依其规模建制大小而定。方丈为禅林正寝、住持所居之处,故称寺主为方丈,他为全寺诸堂之头,故又称堂头和尚。至西序的重要职员,则为首座(即古之上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藏主、知客、寮元(云水堂首领)等。东序为监院(即古之寺主,俗称当家)、副寺(即知库)、维那、悦众、侍者、庄主等,是一般丛林所常设的。此外,列职各专一务者,还有饭头、菜头、火头、水头、碗头(通称行堂)、钟头、鼓头、门头、园头、浴头(亦称知浴)、圊头(即净头)、塔头(亦称塔主)、树头(巡视山林、栽补树木)、柴头、磨头、茶头、炭头、炉头、锅头、桶头、灯头、巡山、夜巡、香灯、司水(禅堂专任)、照客、听用等。以上各种职事名称,以等级分,可统称为知事人员(一级)、主事人员(二级)和头事人员(三级)。规模较小的丛林,即以主事兼知事。规模较大的丛林,则有很完备的组织。方丈之下有库房、客堂、维那寮、衣钵寮四个机构(通称四堂口),是为丛林的基本组织,重要寺务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与四堂口首领共议进行。此外有首座寮以处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处初学新参,有行者寮以处杂务行者和童行,有众寮(云水堂)以临时接待过往禅衲。又有蒙堂以处知事职僧以上退职人员,有单寮以处副寺以下退职人员,有延寿堂以处老病僧人,有庄田以供禅众从事生产。各堂又各立规约以资遵守。

现今丛林,以其住持传承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子孙的与十方的两类。本来从宋代起,丛林即有甲乙徒弟院、十方住持院、敕差住持院三种之分。甲乙徒弟院,是由自己所度的弟子轮流住持甲乙而传者,略称为甲乙院。十方住持院系公请诸方名宿住持,略称为十方院。敕差住持院,是由朝廷给牒任命住持者,略称为给碟院。甲乙院住持是一种师资相承的世袭制,故又称为剃度丛林或子孙丛林。十方住持院由官吏监督的选举,故称为十方丛林。后世即大体沿用其制度,无大变动(现无其第三种)。

往期文章推荐阅读:

佛教常识:佛教中抄经的功德在哪里?

佛教常识:树立对藏传佛教的基本认知

佛教常识:许愿还愿是向佛菩萨行贿吗?

佛教常识:那些对藏传佛教护法神的误解

佛教常识:佛教中的“灌顶”是怎么回事?

佛教常识:千万不能烧佛经给去世的人

佛教常识:佛家弟子见面“合十”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佛教徒为啥要禁荤辛?

佛教常识:厘清对火供、烟供的误解

佛教常识:具格上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佛教常识:什么是种子字?

佛教常识:佛教的“超度”是怎么回事?

佛教常识:佛教为什么倡导“放生”?

佛教常识:佛教的“四众”是指那些人?

佛教常识:香灰该如何处理?

佛教常识:念经的功德从何而来?

佛教常识:佛堂里七供杯的含义

佛教常识:中国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来的?

佛教常识:大乘佛教的基础“菩提心”

佛教常识:从不丹王室成员来华寻找前世修行地谈转世与轮回的区别

佛教常识:佛教的“慈悲”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一篇文章让你了解西藏“活佛”

佛教常识:佛经中关于“说僧过”与“不说僧过”的论述

佛教常识:学佛,不是让你搞个人崇拜

佛教常识:什么是闭关?僧人闭关时都在干什么?

佛教常识:什么是菩萨戒?菩萨戒的内容是什么?

佛教常识:什么是护摩(火供)?做护摩的目的是什么?

佛教常识:真活佛要学习哪些课程?

佛教常识:佛教修行只关心来世吗?

佛教常识:佛教里讲的三清净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人皮唐卡是怎么来的?

佛教常识:佛教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佛教常识:佛经翻译中的“四例五不翻”原则

佛教常识:佛珠是干什么用的?

佛教常识:佛教禅修的四种方法

佛教常识:由美国军官设计的佛教教旗

佛教常识:密法“悉地”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佛教常识:“中观”一词的哲学含义

佛教常识:佛教高僧的舍利是人体“结石”吗?

佛教常识:汉传佛教典籍里关于四皈依的记载

佛教常识:作为大乘弟子哪些话是不能说的

佛教常识:什么是三理、九因、三决定?

佛教常识:什么是“持不捉金钱戒”?

佛教常识:佛教这些名称都是啥意思?

佛教常识:在网游里“杀生”算破戒吗?

佛教常识: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佛教常识:佛家弟子见面“合十”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什么是“水陆法会”?

佛教常识:佛教为何不提倡求签问卜

佛教常识:藏传佛教僧人学位有哪几种?

佛教常识:甘露丸的成分和制作方法

佛教常识:皈依的必要性、道理和学处

佛教常识:能否单独供奉佛头?

上千种佛教用品尽在藏雍阁微店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如何控制不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jj/60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