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6/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王家怀门诊时间 https://m.39.net/pf/bdfyy/bdfhl/index.html?ivk_sa=1024320u
<

在文旅市场逐渐升温,城市排名争先恐后的当下,名山,名士,名城,拥有“一名”,足以扬名,“三名”齐聚,更非易事。

当然,有些地方坐拥“三名”,却未必产生加法效应。

有的更多成就了“名城”,比如南京,过往名士如流,城内外名山不少,都成了这座城市的注脚;

有的更多成就了“名士”,比如苏轼,一生飘摇大江南北,足迹踏遍名山名城,所有过往,都附着在“东坡”文名之下;

有的更多成就了“名山”,比如九华山,尽管无论是登山“名士”如李白、王阳明,还是山脚下的“名城”池州,都可圈可点。

本期政邦茶座邀请到尹文汉教授,他策划点校《九华山志》,听他聊聊名山、名士与名城的关系。

本期政邦茶座嘉宾:

尹文汉:池州学院教授,九华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韦政通伦理思想研究》等,组织策划点校《九华山志》等

政邦茶座主持人:

高明勇:政邦智库理事长,评论人

高明勇:您的古体诗写得非常精彩,还担任过池州的诗社社长,在古代,这应该算池州名士了。池州历代多名士,旁边又有大江大山,是不是一个地方的文脉,必须具备这些因素?您怎么看“名城”与“名山”“名川”“名士”的关系?

尹文汉:我在湘潭大学读书的时候开始创立诗社,是受了湘潭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的影响,可以说是受了“名城”的影响。大学毕业之后决定不再写诗,也不参与诗社活动,想集中精力到工作上来,到学术上来,就是王阳明说的不想在玩弄文辞中“簸弄精神”,王阳明还说过,“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但十年之后,我还是被池州诗词界的朋友邀请加入了进来了。

重入诗词界的原因,就是想延续这里的诗脉。年,我和李望鸿、程志和二位先生一起创立杏花村诗社,宗旨就是以延续“千载诗人地”诗脉为已任。

池州被誉为“千载诗人地”,有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地方在池州东至县,当时属于彭泽,长江流经东至的那段,被称为菊江。大李(李白)小杜(杜牧)在池州留下了很多诗作。前面讲过,李白五游秋浦,五次来到池州,池州大地到处都是他足迹,都有他留下的诗作。秋浦河是一条诗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系列诗作,《秋浦歌》就有十七首,这在全世界来看也是少有的。我曾带学生在池州、宣城等地寻找李白诗踪,寻找他诗中写到的地方。杜牧在池州担任了两年多的刺史,也留下了很多诗作,著名的有《清明》和《齐山九日登高》。杜牧游杏花村写下《清明》诗之后,历代文人墨客来杏花村游春吟春的人就很多,清代郎遂编了一本《杏花村志》进行详细记载,这本村志是收入《四库全书》的唯一一本村志。因为李白的一句“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杜牧便在齐山建翠微亭纪念,并与张祜在翠微亭举行重阳诗会,二人写诗相和,便有了杜牧这首《齐山九日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也因此,齐山开始成为名山,进入文学史。齐山过去在池州城南五里,现在已在城市中心了。齐山是池州的文山,也是官山。过去,文人来池州,必登齐山,官员游池州,也必登齐山。翻开《齐山岩洞志》,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诗词。例如岳飞的《登齐山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代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轼都来过,王安石、司马光都写过齐山的诗作。苏轼、苏辙兄弟都来过池州,并留有诗作。

高明勇:听您讲述这段“个人史”,颇有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意味。

尹文汉:说这么多,就是想从我个人角度来举例。我之所以后来重新回到诗词界,就是受这里名城、名山、名川的影响。看到这里的城、这里的山山水水,就会想起古人留下的诗作,就会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名士,这个大概就是文脉和诗脉,它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激起波澜,让人们去继承,去延续。

一个地方的文脉,主要靠人来传承,靠名士来传承。如果抽去名士及其文章,这个地方就不存在文脉了。如果池州没有李白、杜牧等文人的活动及其诗作,池州也就不能称“千载诗人地”了。但名士的活动及其诗作,必须有一个地理上的载体,那就是山、川、城、村落等等,这些地方成为名士活动的场所和吟咏的对象。那些名士集中活动或吟咏的地方,就会成为名山、名川、名城。而名山、名川、名城又会吸引更多的名士前来。杏花村、齐山都是因为杜牧题诗之后,历代名士便接踵而来,吟诗作赋,更加增添这里的文化厚度。九华山因为李白改名之后而名气大增,后继者络绎不绝,不计其数。

高明勇:您怎么看“名山”与“名城”的关系?

尹文汉:名山与名城,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工业化时代,那些拥有名山而地处偏远的名城,无法通过发展工业与其他城市竞争,这是它们的弱项。它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名山的优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康养产业。

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提出将该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示范。今年2月,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年,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球生态文明发展高地、中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地,彰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国际范”。这个示范区建设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jj/150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