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近年来,九华山风景区坚持“山上做减法、山下抓优化、沿线促提升”的发展思路,全力探寻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近日,“山野相逢趣在九华”媒体达人看九华主题活动数十名媒体记者及自媒体达人探秘九华山,在充分领略九华山丰厚的自然人文底蕴,也试图探寻九华山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山上做减法:灵秀九华“内外兼修”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九华山,秋天的景色别有一番韵味。坐上缆车,重岩叠嶂、层林尽染,与大自然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参与采访活动的一位央媒记者表示,“除了优美的景色,这里朴实的风土人情也同样吸引着我,我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报道好九华山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底蕴。” 十王峰、摩空岭、神光岭……九华山境内有九十九峰,千姿百态,各具神韵。其中,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森林覆盖率超九成,有多种植物和种珍稀野生动物,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凇、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九华山现存文物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 “灵山九华,美在花台。”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因盛产山花而得名。深秋初冬时节,乘坐索道,登上海拔多米的花台景区,远眺群峰,峰峦沟壑姹紫嫣红、斑斓夺目,从空中俯瞰,好似一张铺陈在峰林之上的恢宏地毯。 近年来,为践行“两山”理论,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九华山风景区坚持“山上做减法”,合理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打造进山“第一印象”,把更多空间让给游客,促进山上环境与景区风貌、文化氛围更加协调,推动景区品质进一步提升。 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政治处主任燕丽表示,九华山风景区一直紧扣“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坚持推进旅游绿色低碳发展,让山更绿、水更蓝,灵山秀水,让游客在“山野相逢”。 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近日发布消息称,自年11月15日至年1月15日,九华山景区门票执行淡季票价政策,吸引游客错峰走进九华山,感受不一样的冬日美景。 山下做优化: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 “千年老田吴·九华第一村”。这是对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赞誉。山环水绕、青砖黛瓦、老井古树……关于皖南古村落的画像,在这里得到真实的映照。老田村自西汉起建村,至今已有余年历史。 据介绍,老田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达40余处。九华行祠、吴氏宗祠、池阳书舍……在老田村,一处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老田村充分挖掘深厚文化底蕴,聚焦文物古建保护活化、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结合和美乡村建设理念,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据统计,年老田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4.0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 老田村的蝶变只是九华山“山下抓优化”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九华山风景区大力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营造出更多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吸引游客“千里奔赴”。 今年以来,九华山旅游服务和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九华山风景区依托自然景观等优势,推动研学游、地质公园亲子游、探秘游等旅游产品更新升级,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举办夜游非遗展演、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国风花朝节、老田古村夜市音乐美食嘉年华等各类活动30余场,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从单纯的观光向沉浸式体验转变。 燕丽说,作为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之一,九华山紧扣文旅融合样板区定位,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施“九华古十景”开发、老田“千年古村落”等项目,培育了一批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推动了传统观光旅游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颇具唐风徽韵的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景区近期备受游客青睐。该景区位于北麓柯村,占地面积1余亩,是集自然山水与徽文化建筑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养生禅修、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境。 大愿文化园中的建筑主要包括殿堂厅馆、亭桥廊榭、塔台楼阁等。设计者在传统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汉唐建筑的雄浑风格巧妙地融入其中,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特点和实用的游赏功能。 沿线促提升: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近年来,九华山风景区坚持“大黄山”建设重要增长极定位,发挥池州市旅游龙头作用,协同推动大黄山区域文旅资源整体联动、优化互动,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乘数效应。 据了解,九华山正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今年年初,九华山风景区投资3.5亿余元打造的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功能提升项目正式投用。 今年4月26日,随着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九华山文旅发展迈入高铁时代。高铁的开通,也标志着安徽南部地区真正构筑了高铁大环线格局,这为九华山“沿线促提升”战略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九华山景区同步开通了九华山站至游客服务中心的直通车,拉近了游客与九华山的时空距离。 此外,年6月15日,?长三角首条大环线正式开通运营,串联起三省一市重要城市,途经多个风景名胜区,如黄山、九华山、千岛湖等。高铁将怎样改变沿线地区的发展轨迹?融入两条“高铁大环线”的九华山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察范本。 据了解,今年以来,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旅游、民生及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 年九华山建立重大项目直通车制度,专班推进市重点调度项目,建成运行杨宏路拓宽改造工程、交通转换中心功能提升项目,狮子峰客运索道项目开工建设,S高源至柯村公路(天华大道)、文物数字化等项目积极推进。 同时,九华山为民服务不断走深走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完成3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综合运用EPC+O模式打造老田精品示范村,有效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百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升至33%。健全完善风景区民声呼应工作机制,组建参保缴费、养老认证、大病报销帮代办服务队伍,创建市级医保基层服务示范点4个,实现民生事项家门口即办、村社区代办。 今年以来,九华山还积极与黄山、天柱山等景区联合发起成立“大黄山景区高质量发展联盟”,成为联盟理事会单位和联盟年轮值主席单位;完成《九华新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积极与中国武汉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获评全市“最干净、最文明、最暖心、最安全”景区,九华山莲花志愿者服务队被授予“迎客松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称号。 “如今上九华山,均实行全网预约购票,乘客只需要登录‘游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