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dashoubi.org.cn/news/zxzx/2021-09-22/176693.html

年注定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掠去了新春的第一缕阳光。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召,在寒冬里为亿万人民带来信心与力量。

社区和村庄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联防联控的第一战场。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里,基层工作者们坚守岗位,足迹遍布江淮大地。他们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摸排返乡人员情况,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他们肩扛责任,无畏严寒,守护村组社区,奔波千家万户,心怀为国为民的崇高信念。

他们是战“疫”中最温暖的红色铁流,流淌进广大群众的心间;是最坚强的防护墙,忠诚铸就坚不可摧;是皎洁灿烂的星光,守望大地照耀中国。

夜幕下,刘友龙(左)和同事坚守岗位。

有一种冲锋,以共产党员的名义

庚子鼠年春节,没有往昔的喜庆热闹,我们度过了一个最平静最难忘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肆虐,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都遭受威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头等大事。在基层防控一线,共产党员成为了冲锋陷阵的先行者,勇担使命的逆行者,尽显使命担当。

在黄山文峰社区,人们总能看到社区党委书记方沁奔忙的身影。文峰社区是黄山徽州区老旧小区最多的社区,现有人口1万余人。疫情来袭,方沁带头深入店铺、网格、居民楼,摸排湖北等地返乡人员,上门劝导他们的家人做好居家隔离防护措施。大年三十,她还彻夜坚守岗位。

其实,方沁原本应该在家休养。1月15医院做了一个两厘米长甲状腺瘤的切除手术。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嘱她要好好休养,定时进行伤口消炎处理和二次包扎,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少说话多休息,医院复查。

但是回到家第二天,方沁就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党员,在危难之际我应该挺身而出。只要疫情不结束,我就要做挡在疫情和居民中间的那堵墙。”

哪里有疫情的“狼烟”,哪里有疫情的“烽火”,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

在池州长江大桥枞阳东收费站,枞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所长刘友龙顶着严寒日夜坚守:“我们这个卡点共有13名党员,大家都争着上一线。特别是雨天雪天和夜间,党员同志先上,坚决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在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太平集村,党支部书记程大海一直坚守战“疫”一线,累了在椅子上躺一躺,饿了一碗泡面解决,“我们要守土有责,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冲在第一线。”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出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本色,映照出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

在江淮大地,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他们汇聚成阻击疫情的红色铁流,汇入民众之中,流淌群众心间,筑起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稳防稳控的坚固城墙。

风吹日晒,张效虎成了口罩脸。

有一种担当,以人民的名义

张效虎是谁?他是合肥新站高新区和平社居委主任,更是居民们心中的“张门神”:“有他在,我们感到很有安全感。”

张贴公告、摸排登记、劝导聚集、管控人流、入户摸排、体温测量、车辆登记……从1月25日至今,张效虎取消休假,奔波基层防疫一线。由于长时间风吹日晒,他的下巴到鼻梁处是正常肤色,鼻梁到额头却已经晒成咖啡色,口罩在其面部留下深深的印记。

“当时我们看到张主任的脸,都惊呆了。他总是跟我们说,能为居民办点实事,就是给老百姓最满意的交代。”和平社居委工作人员方巍说。但张效虎对自己的“口罩脸”却并不在意,“这些是我的本职工作,不值得一提,很多社区基层干部都在一线默默奉献。”

这张“口罩脸”让人敬佩又心疼,但并非张效虎独有。在基层疫情防控一线,一张张“口罩脸”是为民担当的见证,更是战“疫”的最美印记。基层工作者们舍小家、顾大家,用真抓实干来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日夜坚守来履行防控的职责和任务。

2月20日,深山处雪地里,舒城县晓天镇桃李村妇联主席储凤君和丈夫村医彭涛正守候在崇山的公路上。桃李村位于舒城、霍山、岳西三县交界,海拔米,距离县城近百公里。

疫情之下,夫妻俩成了大山里村民的健康守护人。他们在交通要道上设置了一道关卡,为每一个过往的行人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叮嘱他们应注意的防疫事项。尽管山高路远,但他们不畏风雪,不惧辛劳,一直坚守抗疫一线。

1月28日一大早,金寨县桃岭村党支部书记陈业言就来到桃岭村集镇中心村庄,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材、走访从武汉等地返乡人员。中午他回到家,发现74岁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个50多岁的汉子强忍着悲痛,自封家门谢绝吊唁。他送父亲出殡后立刻“请战”返回岗位,“现在疫情防控非常严峻,我在一线才放心。”

这是一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卫战。一批批镇村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城管队员、市场监管人员等基层工作者肩扛职责,坚守阵地。从社区到村口,从每一份防疫通知到每一张信息登记卡,从每一个村的大喇叭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大战中,他们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难。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捍卫千家万户的平安健康。

孙训祥(正面左一)夜晚在群众家做工作。

有一种守护,以国家的名义

“让村民过个安心年,心里才踏实。”太湖县徐桥镇前进村党总支副书记孙训祥曾经这样说。孙训祥心脏不好,原本打算和妻子去北京到儿子家过个团圆年,并进行检查治疗。然而疫情紧迫,为了让村民们安心,他决定留在村里。

他把自己的车借给村委做疫情防控宣传车,绑上小喇叭,走村串户宣传防疫知识;全村共有6户21名武汉返乡人员,他坚持每天到、户户到,监测他们的体温变化、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走亲访友是春节习俗,他从年前开始苦口婆心,耐心劝导,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聚集性活动。

2月4日,村里“大喇叭”还在响着“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的防疫宣传,孙训祥却因心脏衰竭,经抢救无效,倒在了这场抗“疫”战的中途,终年56岁。

翻开合肥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施咏康的防疫工作日志,从1月26日以来,他的工作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参加1次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次区级疫情防控工作专题调度会,3次部署区委组织“战疫情·组工在行动”工作,近50次督查、暗访。

2月9日,连轴转跑了一天的施咏康回到合肥包河区政务中心7楼会议室。19时40分,他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47岁的生命定格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孙训祥、施咏康、合肥市看守所综合大队民警段玉华、枞阳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辅警胡锋、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晓东……让我们在心里感念并铭记这些名字。在疫情爆发最危险的时刻,他们心怀为国为民的崇高信念,用生命守护着我们,自己却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江淮大地,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群像。他们不惧危险,克服困难,默默坚守在防控疫情工作岗位上:宣传防疫知识,安抚隔离人员情绪,测体温、送物资,清消杀、倒垃圾……把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全力遏制疫情扩散,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何谓担当?坚守阵地的面孔都是答案。他们做的都是小事,却温暖人心。他们默默无闻,却灿若星光,守望大地照耀中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jj/130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