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每个城市都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从凌晨到夜晚,寒暑不分,风雨不停。他们承包了亿万中国家庭的餐桌,关于菜价的浮动,他们永远是第一个知晓的人——他们就是不辞辛劳的卖菜人。

凌晨一点,当大家还沉浸在酣梦中时,杏花村农产品批发大市场里却是一片忙碌。吆喝声、汽车喇叭声、货物落地发出的沉闷声响,相互交织着。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似乎驱逐了寒冷,唯有大口喘出的白气和发红的面颊在提醒着,这是气温处于零下的严冬……而这些卖菜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对于卖菜人而言,泡面是必备品

陆大姐是众多卖菜人中普通的一员,进菜卖菜,是她每天都要干的两件事。每天凌晨一点,她准时出发进菜。即使如此,但她并不是最早的那一批。卖菜人能否进到好菜往往比的是谁起的更早、谁更能吃苦。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去晚了,好菜就被“抢”走了。进到被抢剩下的品相不好的菜,卖菜人一天的生意也就基本注定不好了。

走进批发市场,凌晨的蔬菜批发市场如战场,卖菜人除了拼时间还要比拼经验和眼力,争取进到性价比高的菜。只见陆大姐打开手机灯,一家一家挨个的看,还时不时拿起菜仔细端详。

好看、好吃、性价比,是陆大姐挑菜的三大标准。哪怕价格再便宜,菜的品质不好,陆大姐都会选择放弃。在她看来,她的职责是帮她的客户做好把关工作,对客户餐桌负责就是她卖菜的初心。

因此,她在批发菜品上花费的时间比一般人要多。从凌晨一点多到五点多,陆大姐基本都是从西头跑东头,挑自家种菜的农户,“货比三家”一刻不停歇。

由于今年冬天气温较低,不少菜都被冻死了,导致菜价飙升。对于价格过高的菜,陆大姐只会少拿甚至选择放弃,高价位的菜一旦销量不好,就会砸在手里。而确保菜的新鲜则是她每天都需要考虑的。

早上五点多,陆大姐再次登上小三轮回到自己所在的碧桂园菜市场的摊点。卸完菜后,陆大姐急冲冲地对付了几口早点,然后开始整理蔬菜,准备开始一天的生意。

此时天还未亮,但陆大姐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并没有疲态,她说已经习惯了这种早起晚睡的生活。

陆大姐卖菜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来,她都是坚持每天凌晨一点起床进菜,等大家过了饭点,她的忙碌才算结束。

下午休息一会,傍晚又回到摊位上继续售卖。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但对她而言,最难的不是早起,而是怕黑、怕冷和不识字。

刚开始进入这个圈子时,一个人半夜不敢出门,便拉上亲戚朋友陪同去进菜。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一个人的夜路。怕冷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穿,冬天凌晨出门,陆大姐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成一个“粽子”。

关于最难办的还是不识字,现在都是手机移动支付,为了做生意,陆大姐在这上面可没少花功夫。在孩子们的教学下,她对手机支付摸索的一清二楚。

有时生意不好时,陆大姐也想过不做这行了,去找个简单的工作算了。可是面对很多信任她的客户,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停。在碧桂园菜场密集的摊点中,陆大姐有着自己的一批忠实顾客,而这些顾客都是陆大姐靠着自己的诚信和好口碑一点一点沉淀下来只属于自己的财富。

对于做生意,她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在她看来做生意主要就是讲人品,人品好了生意也就自然做的长久,这对客户有好处,同时对自己也有好处。相信这也就是大家信任她的原因。

女儿正在上大学,儿子念职高,丈夫常年在外做手艺活。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家里的日常开支,下午没生意时,她也会去打打零工,补贴家用。

为了节省成本,她选择了门口较为便宜的摊点。虽然条件有限,位置局限,但是陆大姐的小摊上,蔬菜永远摆的整整齐齐,摊位也收拾的干干净净,就算是路过的也会停下来驻足观望,不少人买了一次便成为了“老客户”。

不忙的时候,陆大姐都会主动给客户提供“削皮”“切菜”等服务。虽然才不到50岁,但是她的手却如同一位老者,上面刻满了辛苦生活的印记。

没有了解过卖菜生活的人是无法从卖菜人皴裂的双手、干裂的脸庞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来感受这份职业的辛苦的,“卖菜人”他们这一群体更像是草,弱小微不足道但却一样为了生活不懈努力,迎头向上。

“图说城事”是池州人网推出的系列原创栏目,选取接地气的生活题材,用直观的镜头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和极富感性色彩的语气,讲述发生在池州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截止目前已经更新到第期,如果你有好的内容推荐,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jj/119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