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86.html 公元年7月,江南发大水,乌沙镇街上一片汪洋,区公所所属单位全泡在洪水之中。洪水退后,所有单位纷纷搬迁到离镇街一华里外的高坡上安置建筑。在现属乌沙居委会老官嘴山后山凹里就有乌沙区公所(四合院)、乌沙小学(大四合院)、医院、血防站(草房)、银行(小四合院)、邮电局等单位落户。年底,贵池县大兴水利,乌沙秋江大圩沿江沿河(秋浦河)一线筑起长堤,并逐年增高加固,从此根治了水患。年8月,所有落户于老官嘴山后山凹里的单位全部回迁到乌沙镇街上,人去屋空,一片落寞。 公元年9月,时任乌沙区委书记胡茂东同志眼见回迁后的空置房太多,拆除可惜,便主持会议研究决定办一所初级中学。因当时秋江大圩有近8万人口,还没有一所中学。会后,即时书面报告贵池县政府,并得到到批准,定校名为“贵池县乌沙初级中学”。 公元年11月,乌沙区公所抽调袁培基、唐继发两同志负责学校筹建工作,直至年8月正式上课。时任贵池县殷汇中学教导主任汪精忠同志被任命为乌沙初级中学校长,杨静为教导主任,袁培基任总务主任,杨金文为教务员,唐继发任会计,柯万金为保管并负责食堂工作。教师有段开文、杨高森、陈萃兰、贾汝真、包馥志、刘维刚等。当年招收三个班。因无教室,便在乌沙镇街上租借民房上课。学校初办,人心齐,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于此同时,学校基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四个标准教室相继落成,老房改造维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形成了学校面貌。从此,乌沙初级中学以每年招收三个班的规模步入正轨,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相继调入的教师有张怀荣、夏隆嗣、徐昌策、左声和、慈传德、余正旺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乌沙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公元年,无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革命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整体工作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师生停课闹革命,校长汪精忠被批斗,教师中有历史问题的被揪斗,大批判带来了学校工作的大瘫痪。 公元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复课闹革命,学校成立了“复课闹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为左声和同志。年9月乌沙初级中学恢复上课,共招收小学66—68届三届毕业生共名学生(五个班)。当年12月学校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主任是王佑宗同志,左声和同志为副主任。王佑宗同志于年2月份到任。复课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口号,将初中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年6月,乌沙初级中学文革中第一届学生毕业。年8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又“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于是部分学生又在校延长半年学业。于此同时,乌沙初级中学申办高中,并得到“贵池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于是,学校将应届毕业生中属小学66届(含少数65届)的22人拨到高中。首批22人于年9月开班上课。年1月高一招收新生人,分为四个班,三个普通班,一个医学班,学制为两年。从此,乌沙初级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正式更名为“贵池县乌沙中学”。年,乌沙中学已具有13个班的规模,教职员工54人,在校生达多人,标准教室12个,老房改建教室1个,理化生仪器室、实验室各一个。 公元年9月,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容别样”的指示精神,在原乌沙大公社协调下,于晏塘李阳村划拨亩荒山给乌沙中学作为学农基地。学校组织师生上山开辟茶园,并抽调杨金文老师任茶场场长,统一调度茶园开辟、种植和管理工作。各班级轮流上山开荒、种值,还在茶场办了班,学生边学习边劳动。茶场一度办得红红火火,后因路途遥远,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不高,便于年上半年移交李阳村代为管理,从此不了了之。 公元年12月,乌沙中学第一届高中生毕业,总数为22人。毕业前县黄梅剧团来校招走一人,参军一人。剩余20人参加了统考,考点设在城内杏花村宾馆,考试有面试、笔试,除四人未被录取外,16人全被录取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乌沙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的去向在校内震动很大,更加激励了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 公元年10月,为缓解校舍紧张压力,进一步扩大招生。经乌沙公社与镇所在的乌沙大队协调并报教育局批准,将与乌沙中学毗邻的乌沙小学并入乌沙中学,乌沙小学在慈云阁附近选址重建,原乌沙小学二、三、四、五年级由乌沙中学代管,小学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调入乌沙中学,其中有陈心乐、朱春阳、殷登明、桂双品、袁志农、朱红艳、纪明春等。中小学之间原有一座山头,在时任校长陈兴隆的带领下,师生动手把它搬走了。这样校园形成了一个整体。至此,乌沙中学占地面积达亩,其中含校园周边学农基地20多亩,这20多亩基地后大都被周边群众蚕食饴尽。校大门口的一座山被乌沙镇政府用于修建自来水塔。 公元年8月,这一年是乌沙中学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乌沙中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录取本科56人,初中毕业生考取中等专业学校达48人。这在全县乃至全地区(当时安庆地区)都引起高度反响。 年,我国职业教育加快了发展步伐,职业教育摆上了贵池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经研究决定将我县农村三所完中(乌沙中学、马牙中学、梅街中学)改制为职业高中。得到了消息后,乌沙大圩内的干群意见很大,认为乌沙大圩有14万人口,老百姓的孩子求学欲望高,普通高中升学率低,大圩内不能没有一所完中。刚恢复成立不久的乌沙区党委、政府领导根据群众要求积极向上反映,据理力争。最后,县委、县政府考虑到乌沙大圩内的实际情况,同意乌沙中学一所学校两块牌子,普职并举,以普为主,学校公章不换,招生范围不变,学生进校后,普职高自由选择。这种招生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公元年8月,当时我国人口数量处在高峰期,初中适龄少年人数多,小学升初中竞争激烈。根据乌沙中学当时的初中招生范围及办学条件,每年只能接收不足60%的小学毕业生进校学习。为缓解乌沙中学初中招生压力,在乌沙区政府的协调下并报政府批准,乌沙镇另办了一所初级中学,各自划分了招生范围。但到了上世纪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落实,初中适龄少年数量明显减少,致使两所初中都吃不饱,两所学校又为争抢生源展开争夺战。为了优化教育资源,贵池县(当时为市)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于1年9月将乌沙镇初级中学并入了乌沙中学。 公元年10月处在改革开放热潮中的乌沙中学,在上级“一校一厂、一校一品”的要求下,经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兴办“人造大理石”厂,通过参观、学习及缴纳技术转让费后,“人造大理石”厂于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但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无销路,除卖一部分给乌沙轧花厂和学校自用外,其余无人问津,只好停办。年3月,学校又创办“皮蛋厂”,也是因为无销路被迫关门。学校办厂是时代的产物,劳而无功,浪费了人力、财力。 乌沙中学自年创办至今已走过64个年头。64年来起起伏伏,风风雨雨,,曾有过辉煌,也走过低谷。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与支持下,在前任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下,乌沙中学不断发展壮大,为贵池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公元7年10月,在乌沙中学最低谷时期,经教育主管部门精心挑选,区组织部门严格考察,区政府批准,时任贵池区里山中心学校校长的琚曙光同志调任乌沙中学校长。琚曙光同志具有改革精神,干事果敢,作风严谨,清正廉洁,工作踏实,待人诚恳。他上任后抓组织建设,以增强全体党团员的凝聚力;抓制度建设,以端正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抓作风建设,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抓校舍建设,以改变校容校貌和办学条件;抓教学常规管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安全、卫生管理,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抓招生工作管理,努力扩大生源。琚曙光同志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全体师生和社会广泛好评,也给乌沙中学带来了难得机遇发展期。如今的乌沙中学,校容校貌得到了改观,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一位具有39年教龄老同志的一首七律诗是这样评价琚曙光同志及学校变化的。 曙光赞 穷途暮路怨夕阳, 临危受命见曙光。 开源节流改校貌, 拨乱反正建规章。 扩大生源聚人气, 提升质量破天荒。 不做袖手观棋客, 敢与英雄话沧桑。 目前,乌沙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近百亩,24个教学班,多名学生,85名教职工,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教育管理年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新时期,新起点。乌沙中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跨步向前,并以更科学的管理模式跻身于贵池区教育先进行列。 作者:舒祖家(原乌沙镇初级中学校长、乌沙中学副校长) 便民信息发布,商务广告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izhoushizx.com/czsxw/7507.html |